0
5711
随着科技的发展,「没落」与「过时」好像已经成为传统手工艺的代名词,随便搜索一个关键词,跳出来的联想都预示着传统手工艺的消失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社科院等机构曾联合发表一份《中国传统手工现状调研报告》,根据报告显示,中国86%的传统手工从业者分布在农村,55%的传统手工从业者年龄在50岁以上,近六成传统手工从业者尚未找到继承人。
造成传统手工艺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关注度与收益不高,二是缺乏创新性。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新兴行业持续涌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前往城市发展,即便是手工艺发源地的人们也很少愿意继承家业。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光宾也曾说过:「贵州当地年轻人好多都不愿意学,只要遇上对银饰感兴趣的年轻人,我都愿意教一教」。
传统手工艺的创新难度究竟在哪里?
老一辈工匠往往倾向于完整保留传统手工艺,从制作材料到制作工艺,从作品样式到销售模式,都希望尽可能地保护它的原貌,甚至认为创新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一种亵渎。
在故宫文创用品刚刚推出时,有些人质疑文创用品破坏了文物本身的形态和样式,甚至有误导倾向。
2014年10月,故宫推出朝珠耳机推动销量陡增,但批评者认为耳机对真实的朝珠做了结构性删改,将本来数量为3个的「纪念」珠改成2个;「背云」的方向为了放置设备连接线做了相反的改动,颠倒了朝珠的使用方式。
朝珠耳机
故宫朝珠
然而《传人》纪录片制作者赵普则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也秉持类似的观点,坚持「让文物活起来」。
故宫博物院无疑是拥有垄断性文化资源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物机构,但因过于注重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忽略了趣味性、实用性和互动性,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对大众消费群的吸引力,尤其与年轻人的购买诉求存在较大距离。
单院长上任后让高大上的故宫走下神坛,比着剪刀手卖萌的雍正帝让故宫成为接地气的「网红」。
「朕亦甚想你」折扇
「御前侍卫」手机座
翠玉白菜伞
「天禄琳琅」文具礼盒
坠马髻颈枕
这些文创产品在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融入鲜明的时代特点,消除了博物馆与普通人之间的鸿沟。正如单院长所说:「故宫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吸引年轻观众,必须用年轻人的方式。」
除了故宫文创外,杭州G20峰会也让传统刺绣火了一把。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佩戴的湖蓝色丝巾,到峰会嘉宾的纪念礼丝巾、从G20峰会欢迎晚宴丝绸节目单到国宾接待厅双面刺绣屏风《盛世风华》,丝绸元素贯穿整个峰会,让全世界为中国的丝绸技艺折服。
就拿这幅背景刺绣屏风《盛世风华》来说,整件屏风为双面刺绣,高2.6米、宽4.8米,由30多位拥有30年以上绣龄的绣娘花费4个多月时间赶制。屏风上绣有20朵牡丹,代表20个参会国家,整幅绣品用到2000多种丝线。
据制作方会议,G20峰会刚落下帷幕,峰会效应就已显现。但凡在峰会上露过脸的「浙江制造」,都成了「新晋网红」,订单量源源不断。
传统手工艺的未来之路在何方?
如果说故宫和G20只能算是成功个例,那作为传统手工业者,我们的未来之路又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从成功个例中总结经验,将它变为能够广泛运用的常例呢?
至少在我看来,传统手工艺的未来之路可能有三条。第一是「与时尚及热点的跨界结合」。
迪士尼在世人眼中就是治愈的代名词,走进迪士尼乐园再成熟的成年人都会化身为小孩,被周围的氛围感染,忘记烦恼一头扎进童话世界。迪士尼的周边更是让人忍不住剁手的妖孽产物。
迪士尼曾与多名日本传统匠人共同企划推出品牌「Disney Japan Classics」,以迪士尼人物为灵感,创造出可爱、实用感满分的迪士尼周边。
Disney X 木本硝子|米奇威士忌酒杯
Disney X MERI |卡通造型编织拖鞋
Disney X Tokyo Koto|公主系列室內香氛
Disney X Kisso|米奇放大镜
Disney X 能作|维尼风铃
Disney X 蛭谷和纸|信件组合
Disney X Lemnos|冰淇凌勺
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借开幕式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于发展。无论是通过「画卷」展现中国的岩画、陶器和青铜器;或是由数百位演员用汉字「和」的演变过程展现「活字印刷术」;亦或是在京胡、锣鼓伴奏下呈现中国戏曲。
开幕式的表演都向世人展现了中国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了解活字印刷术。
第二条传统手工艺的未来之路则是「借助网络拉近与市场的距离」。
就拿日本横滨的手工家具工作室「Mokkou Yamagen」举例,这家工作室由 Genki 与 Mizuki Nishiyama 经营。他们曾在东京学习木工,专注用上等木材制作家具,同时非常关注家具的细节。
即使是打磨一个零部件都是那么细心:打磨→比对尺寸→再打磨→严丝合缝
无论是桌子、椅子、书柜…
甚至是杯垫、拐杖和香蕉摆件…都体现了他们的用心。
那么他们是如何从众多家具中脱颖而出,赢得关注的呢?答案是照片与 Instagram。
照片下的木质家具保留着木材的纹理细节,扶手椅完美的弧度、阳光下的木纹、榫卯拼接的工艺亦在照片中体现。他们用照片放大了作品细节,也放大了他们的工艺。
近年来,类似《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节目的诞生,也让一批修复师和传统手工艺者从幕后走到幕前,重新获得关注。
钟表修复师王津曾说:「这个片子的热播,让我看到了互联网的力量。其实大家关不关注我并不重要,我修了40多年钟,现在更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这些修钟的老手艺能传承下去,要为下一个40年培养接班人。」
如果说前两条未来之路是借助旁人之力,那么第三条未来之路「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则要依靠手艺人本身。
来自法国的设计师 Mathieu Delacroix 擅长木工,他尝试用木材制作花瓶和碗器,使作品更有侘寂美感。这种木材与瓶碗的结合就是一种创新。
Mathieu Delacroix 认为手工艺作品往往与质朴联系在一起,但如果尝试将其与现代性相结合,也许就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在 Mathieu Delacroix 的作品中,花瓶与碗器通常底部呈方形,充满结构性与稳定性,而瓶口和碗口则逐渐圆滑呈弧形,显得更加精致。
只要插上几束小花,它就是家中最亮眼的装饰品。
来自澳大利亚的手工艺人 Wyan McAllister 与 Kyle Roddenby 共同经营一家名为「Clay Canoe」的工作室,从工作室的名字就可以发现,这家店的器物以「黏土」核心。
通常来说,陶瓷器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工匠们因此更偏向按部就班地制作常规碗碟或花器,从而批量生产以满足更大受众的需求。
然而「Clay Canoe」工作室则专注陶瓷器创新,他们会做很多新的尝试,开发不同的器物造型。与其说它是一件花瓶或摆件,不如说它是一件雕塑。
两名设计者以古代雕塑为灵感来源,希望能够设计出兼具美感和实用性的装饰品。就这样摆放在书桌和客厅,或在其中插上满天星、薰衣草、雏菊甚至是枝叶,自己的小家就像是一间艺术展厅。
保护传统手工艺并不代表我们要固守旧有的继承与传播方式,如果如今依旧坚持「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承方式,可能传统手工艺逃不开消逝的命运。
但如果我们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保留传统手工艺核心与精髓的同时,将其与现代美学相结合;借助年轻人的创新与网络的传播,让国内外更多人接触、了解甚至爱上这些手工艺作品。
相信这个时代不会是传统手工艺的穷途末路,而是柳暗花明。
受欢迎的商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