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900
只要看一眼铠甲,只要它还在,我就觉得自己无所畏惧。
这几天随手翻看微博、各大公众号,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长安十二时辰》。
各路人马齐上阵做“自来水”,纷纷为这部片疯狂打call,自然君也没忍住这波安利,其他方面我们且不说,最吸引我关注的,是剧中不同等级、不同形制的纯金属铠甲。
这光泽度,这质感,一看就清楚地认识到这盔甲均为真甲,并非以往常见的塑料甲片。这简直就是铠甲迷的天堂啊!自然君暗戳戳的去查了一下制作班子,看到了一个名字:温陈华。难怪这部剧要炸,温陈华老师纯手工制的甲胄派上场,就足以说明质量了!
甲胄圈大佬温陈华
说起来,各圈都有各圈的大佬!甲圈的大佬温陈华参与制作的《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甲胄道具也引起了一场直男们的狂欢,纷纷化身“小讲师”跟随大佬的脚步开始一波知识科普。
温陈华老师是何人也?他可是被称为“中国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的专业甲胄复原师。
铠甲,后世亦称为甲胄,即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具。中国先秦时,主要用皮革制造,称甲、介、函等;战国后期,出现用铁制造的铠,皮质的仍称甲;唐宋以后,不分质料,或称甲,或称铠,或铠甲连称。
唐代的盔甲,华丽威武。虽然在现存的寺观造像和壁画遗迹中多有体现,但实物出土却极少。温陈华老师在不断的寻找资料及学习过程中发现,中国居然没有一幅保存完好的古代铠甲。
少年心中的“金戈铁马”梦
少年时期的温陈华,在茶余饭后的评书节目中接触到了古代盔甲。凡是关于兵器甲胄,金戈铁马的内容都是少年温陈华的心头爱。随着时间的沉淀和对铠甲的研究,温陈华也发现关于铠甲的各类知识与资料均以只字片语的形式记录于些许兵书文献当中。
前面我们也说到,温陈华老师纯手工制的甲胄派上场,就足以说明质量了。这是为何?因为温陈华老师出手的甲胄一定是涵盖各种技艺的纯手工打造。
纯手工制“老费劲儿”了
做一套铠甲大约需要历经几十道工序,包含的细节之多超乎想象,且需要涵盖到绘画、雕刻、漆器、臧刻、锻打、皮艺等多种技能。一套手工制的甲胄不仅制作复杂,工期长,人工成本也非常高。
我们可以看出,制作甲胄是一个十分精细的手工活儿,这些细小的甲片是不可能一气呵成的,比如说这鳞形甲片的制作,一套盔甲需要2000 多片,而且为了贴合人身,甲片是需要有一定弧度的,因此这些甲片需要一片片地敲打成型,绝对纯手工(毕竟机器是没办法做到这么精细的嘛)!
中国人向来讲究“慢工出细活”,这“慢”和“细”道出了铠甲复原的精髓。撇开设计打样不说,整套铠甲从开始的皮革裁剪缝制到最后的缝合就有近30道工序,需要10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制作周期更是长达3个月。
在每套铠甲制作完成之后,需要人工试穿并进行实战格斗之后才定型,达到人体与铠甲的完美结合,这才是一套铠甲的灵魂。这期间所耗费的人力与精力,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佛系手艺人的日常
别看温陈华老师生活中是一个很佛系很随性的人,但一提到铠甲的相关事情,他就变得很执着很着迷,也完全不觉得辛苦。自然君在一些关于温陈华老师的介绍中看到关于他喜欢铠甲的原因,突然觉得挺萌:“我以前经常做噩梦,在梦里不停地逃跑。而我穿过一次铠甲之后,就再也没有,在梦里面我是无敌的。”
也是,这一套铠甲确实给人带来不小的安全感,你看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隔三差五就有人“喜提便当盒”,铠甲赶紧安排上吧。
在冷兵器时代,甲胄们守护着脚下这片土地,守护着这片热土上的百姓,让中华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现如今我们早已不是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的年代,本以为这烙印了时代印记的载体会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可却因为像温陈华老师一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古老的铠甲得以走进我们的世界。
温陈华老师曾说过,传承甲胄制作这项工艺复杂的技艺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恒心,希望更多人加入到甲胄文化的传承当中,将这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甲胄圈虽然不大,不过在铠甲迷的努力之下,祖先穿戴铠甲戎装的雄姿再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华夏尚武魂也终于不止于传说。
古代甲胄文化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能够激起万千中华儿女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只有了解才可以真正的热爱传统文化。
受欢迎的商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