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866
烙铁与木板一经接触就飘出了淡淡青烟,随着“嗞嗞”声,青烟消散,木板上农家小院的模样渐渐显露雏形,后来,郝友友的这八幅《农家院》烙画作品成为了中国网通的电话卡图案。
《农家院》
郝友友和烙画结缘至今,已经是第43个年头了,一晃眼就从一位青葱少年变成了一位秃顶的中老年大叔,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在这漫长的几十年里,唯一不变的就是他对烙画的那份执着与热爱。
郝友友
说到烙画,可能很多人都还不认识它,烙画又叫“烫画”“火笔画”,在古代称之为“火针刺绣”,不仅包含了中国画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技巧,还有几分浅浮雕的艺术风格,看上去典雅古朴,是一门非常纯粹且贴近大自然的民间艺术,也是中国最古老的画种之一,稀有且珍贵。
据相关史料记载,烙画始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兵荒马乱,曾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三年间,由一位名叫赵星三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才有幸得以流传下来。
古时候的烙画只会在木质材料上烙绘,如木材、树皮、葫芦等,用到的烙笔都是由铁制成针而来,以方便更精准的烙绘,无需水墨,不用颜料,仅仅是利用高温就能造就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烙画,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山水、走兽,跃然木上,栩栩如生。
发展至今,烙画也跟很多其他传统艺术一样,出现了守旧和革新两大传承阵营,烙画本身则被分为传统烙画和现代烙画,上述大致指的就是传统烙画,现代烙画是在传统烙画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所衍生的另一个画种,由革新派守护,而这个画种的创始人正是郝友友。
郝友友出生于1953年,毕业于河北理工大学美术系,进修于山东艺术学院,擅长国画和油画,在22岁的那年开始钻研烙画艺术,并暗暗发誓要将这门民间工艺带入高雅的美术殿堂。然而事实上,烙画的创作并非易事。
刚开始学习烙画的时候,郝友友经常会被高温烙笔烫伤。凡是拿惯了笔的人,突然去拿烙铁都很不习惯,因为拿烙铁的姿势和拿笔的姿势完全不同,烙铁下面很大一截都是烫的,稍一往下就烫着了,但由于过度专注,烙画过程中手上肉都被烫熟了也没有发现,很多伤口是第二天才感知到疼痛。
经过几年的磨练后,郝友友终于不再是那个傻乎乎被烙笔烫伤的愣头青了,他不仅握笔烙画时行如流水,控温自如,甚至于连改造烙笔的技术也是炉火纯青。
郝友友对烙笔的要求一向是极高的,买来的烙铁都有打火机这么大,烙绘不出更加细腻的纹理,他就会把粗糙的烙铁改造成一支支精良的烙笔,不同笔触的烙笔负责不同风格的烙画,多年的积累下,郝友友已经拥有一套自己独创的烙笔了。但尽管如此,他的手上还是留下了无数个被烫伤过的疤痕。
烙画讲究轻重缓急,深浅浓淡,烙笔的温度在这儿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温度的高低加上下手的轻重,直接决定了烙画的颜色深浅,画面呈现的质感,无法用手来试探温度,郝友友便以“闻”的方式判断笔温,不同的温度,会让周遭的气流和气温产生微妙不同的变化,此时的鼻息是最敏感的,用来测温也正合适。
《高原秋色》
其实,温度把握的好不好还是后话,先是要确保烙画木板质量够好,两者皆佳,才能降低烙画的失败率。
烙画用的木板是经过特殊加工的复合板,表面蒙上一层椴木,椴木是东北深山老林里的一种树,纹理自然适合烙绘,但是这种椴木板比较贵,80厘米×60厘米的大约就要60元钱一块,而烙绘时只要一笔烙坏了,整个木板就得全部作废。
用哲学术语说:经济才是基础!昂贵的烙画成本几乎是所有烙画艺术家起步阶段的一道坎。所以,别看郝友友如今是大名鼎鼎的烙画大师,他最落魄的时候,也曾被生活逼到砸了女儿的存钱罐去买菜。
不过,郝友友从不曾将这些视为传承和发展烙画之路上的阻碍,他说:“这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以一蹴而就,无论过去多少年,我都会把这个艺术传承下去,做就要做好,甚至要做得更好。”
那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呢?纵观之下,烙画在中国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默默传承却很少为世人熟知,这跟时代的变迁有着很大的关系。
保守的烙画传承人认为,无论在何时何地,烙画就应该保留最传统的创作模式,不管是烙画的内容,还是烙画的手法,不变才是对传统艺术的尊重。而具有革新思维的郝友友偏不这么看,在多元的信息化时代,什么都追求“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他认为一层不变并不能让烙画很好的传承下去,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烙画中加入新式有创意的东西,才能使其继续流传千古。
于是,在郝友友的努力钻研下,现代烙画诞生了。
现代烙画打破了只能在木质材料上烙绘的局限性,宣纸和丝绢也接连被纳入可烙画的材料中。由于宣纸和丝绢的材质比较轻薄,在高温的烙绘过程中很难把握轻重,下手轻,可能烙不上痕迹,下手重,可能会变糊变焦,况且还要根据画面内容进行艺术再创作,所以,宣纸和丝绢烙画更能彰显烙绘水平的高低,相比之下,也成为了更加令人稀罕的画作。
烙和染相融合也是现代烙画的亮点之一。传统烙画无需晕染,所以颜色比较单调,表现出来的是深浅浓淡之分,如果硬要在色谱中定位,那么传统烙画估摸着只会有黄、褐、棕、黑这四种色彩,而在郝友友的烙画作品中,色彩渲染鲜明点睛,三分染七分烙的原则,他一如既往的坚持了几十年,这样既能保留烙画的本色,又能迎合现代人对色彩的追求。
郝友友还将西洋画的写实、国画的严谨融入现代烙画中,再吸取版画、刺绣等民间工艺的精髓,继而创造了郝氏独有的烙画技法,放眼整个现代烙画界,恐怕也无一人敢说自己能越过其高超的烙画水平。
陕北系列
除了技法和表现形式上的大胆突破,现代烙画也脱离了刻板的内容图案,古典小说、神话故事不再是现代烙画的唯一灵感来源。
郝友友很喜欢从身边的所见所闻中抓取烙画灵感,他的烙画大多题材描写的都是百姓日常、自然景观,具象写实,贴近时代,更贴近生活。为了吸取更多的灵感,他经常带着徒弟进山里写生,一住就会住上一个多月,乡间、田野、草垛前等景象都是令他灵感迸发的“源泉”,遇见好看的风景,美妙的瞬间,他要么就是当即画下来,要么就是用相机照下来,等回到家中,再把它们绘成一幅幅烙画。
“师父全靠自己琢磨,不像我们还有师父指点。”这句话是郝友友的徒弟刘斌说的,刘斌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就拜在了郝友友门下,他亲眼见证,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染疾抱恙,他的这位老师只要坐在了烙画前,就跟魔怔了似的不间断进行烙绘,没有十几个钟头根本停不下来,即便现在已到花甲之年,他对烙画的热情也丝毫未减。
匠心高温烙笔,创就无数名作。从1989年开始,郝友友的烙画就接连获得各项艺术类大奖(如烙画《高原秋色》曾获中国民协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金奖~),还在美国纽约、洛杉矶、华盛顿和日本东京等地依次举办了个人烙画展,许多作品都被各国博物馆精心收藏(如烙画《女神》正收藏在由美国建国博物馆中~),一直受世界各大专刊杂志争相报道,名扬海外,被国外行家誉为“中华一绝”。
总的来说,论传承,烙画的背后有着一大批老艺术家正为之谆谆努力,郝友友只是其中一个;而论发展,当数郝友友对烙画的创新最为功不可没。现代烙画最大的特点在于与时俱进,能让更多的人更直观的感受烙画的魅力,对整个烙画史的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受欢迎的商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