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9714
据调查显示,1000个人中,男性平均每天照镜子的次数是23次以上,女性平均每天照镜子的次数是16次以上。这表示,无论男女,日常生活中都已经完全离不开镜子了。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仅是现代人喜欢照镜子,就连我们的老祖宗也不例外,只不过古人照的不是玻璃镜,而是铜镜。
说到铜镜,大家都会心存疑虑,以铜为镜真的可以照得清楚吗?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古代的铜镜一面被打磨光亮后,可以照出来最基本的形象,穿戴是否整齐,发髻是否歪斜,都能一眼明了。
不过可想而知,其清晰度是有限的,但是比起水镜来,还是要方便许多。
在铜镜出现以前,人们想要梳妆打扮,只能以水为镜,故称之为水镜,在室内,打盆洗脸水可以是水镜,在室外,水缸、河流、湖边也都可以是水镜。水镜看似易得,却容易受外界影响,更加无法携带。
后来,铜镜出现了,逐步替代了水镜,不仅让生活便利了许多,也大大提升了古人的自我审美情趣。
刚刚有提到过,铜镜的一面是打磨光亮映照面容,那另一面呢?
古人会在未打磨的一面雕刻上不同铭文或纹饰,随着朝代的更替,铭文或纹饰也不同。
不过从新石器时代铜镜出现开始,直至春秋时期,铜镜的铸造工艺都极为简单粗糙,背面几乎没有任何花纹。
古人爱美,自然不会容忍铜镜一直停留在简陋难看的层次。
到战国时期、两汉,尤其是唐代,铜镜上的纹饰从无到有,渐渐花样百出,山水纹、云雷纹、花鸟鱼虫以及麒麟海兽等纹饰精美又新奇。
战国秦蟠螭纹镜
其中战国秦蟠螭纹镜,有着相交错的蟠螭立体纹饰,圆形圆座三弦钮,钮座饰虺龙纹,座外四道绳纹,绳纹之间有铭文一周,为“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鱼”。
西汉“见日之光”透光镜
西汉的“见日之光”透光镜非常特别,它的镜面微凸,当平行光照射镜面时,镜面的反射投影就能出现与镜背的文字和纹饰相同的影像,堪称古代铸镜工艺上的一项杰出创造。
唐代瑞兽葡萄纹镜
唐代的瑞兽葡萄纹镜则十分彰显工艺美,兽形钮,内区饰各种姿态的瑞兽和攀援葡萄的枝蔓;外区为葡萄果实和飞禽走兽,边缘饰花草纹,栩栩如生。
这些铜镜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独一无二”!
即使在同一个朝代,你也找不出两面一模一样的铜镜来。颜值高又独特,这就是它们至今都极具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重要原因。
从春秋至秦朝,铜镜只供王和贵族使用,普通老百姓用的还是水镜。所以宋代就相当于是铜镜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宋代铜镜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与花草树木以及人文习俗有关的铜镜纹饰也随之流行开来。
北宋墓折枝牡丹纹镜
然而,宋后期战乱不堪,铜镜的发展逐渐走向衰落。等到明中期,玻璃镜的出现,让铜镜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大致就是中华五千年里有关镜子的一个演变史了,总体来看,还是铜镜的变化发展最能诠释古人的爱美之心。
“清冶铜华以为镜,莹光如水照佳人”。
在古代,女子爱美离不开铜镜。可见于《木兰辞》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形容的的是花木兰从军回来,恢复女儿身,对着窗户梳发髻、对着铜镜贴额饰的画面。
《女史箴图》宋代摹本局部
又可见于东晋顾恺之的名作《女史箴图》,这是一组览镜梳妆图,一位仕女端坐于镜台前的席上,另一位侍女立于其身后,为其梳头。还有一位仕女坐于镜台右侧不远处,左手执镜,右手抬起梳理整容,镜中映出清秀的面容。
当然,古代男子爱美也离不开铜镜。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战国时代的邹忌就非常喜欢照镜子,他每天穿戴好衣帽后,要照好一会儿铜镜,照完便反复询问妻子和小妾:是我好看,还是城北徐公好看呢?连客人到访,他都要不断问这同一个问题,可见其爱美程度之深。
又比如在美颜盛世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男子尤其爱美,那时的男子几乎都随身携带铜镜,动不动就往脸上扑粉。“肤如凝脂,唇赛点朱,面似月下白玉,腰如风中杨柳。”这可不是写给哪家小仙女的,而是专门用来形容魏晋男子之美。
古代四大美男中的潘安、卫阶和兰陵王,都是魏晋南北朝的人,四个中就占了三个,可见魏晋也是一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
其实,古代的铜镜不仅能照出面容美丑,还能照出人心美丑。
古人将“镜”也唤作“鉴”,因为从字形上看,“监(鉴)”字就好像是一个人俯首在装有水的器皿上映照面容。(在古书中,鉴与监是同字。)
《红楼梦》中曾多次出现一面叫做风月宝鉴的铜镜,来自一跛足道人,一面是婀娜多姿的凤姐,一面是嶙峋可怕的白骨。
贾瑞垂涎王熙凤的美色,想要调戏不成反惹一身病,吃了几十斤药也不见好转,后来从道人那儿得到此镜,道人嘱咐一定只能照镜子的后面,可贾瑞不听,最终病入膏肓,不治身亡。
实际上这面“风月宝鉴”大有寓意,正面是凤姐,影射贾瑞迷恋于荒淫美色,背面是森森白骨,意指贾瑞目前的真实情况,病重消瘦,可不就剩一具骨架了么。可贾瑞执迷不悟,不肯面对真实和自我反省,最后死于内心丑恶的邪念,当是自作自受。
明清道教八卦铜镜
另外,铜镜也被古人当作八卦照妖镜,据说不管是什么妖魔鬼怪,只要照于铜镜内,就会原形毕露。道士做法前,按照规矩都要先用铜镜扫视四周,检查是否有妖物出现。
这里的妖魔鬼怪其实就是丑恶人心的化身,这样一种迷信的做法也是根源于人们想要近美而远丑的思想。
从专注于自身装扮,到铜镜纹饰,再到人性善恶,一面铜镜便能看出古人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在岁月的洗礼下,那些陈列在博物馆中的铜镜,虽已无法映照面容,却在方寸之间承载着中华四千年的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依稀之间仿佛看到了古人的一颗爱美之心。
图片来源:网络
受欢迎的商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