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为Archiset的系列插画中,建筑师,插画家Federico Babina将经典电影场景移植到了小小的玩具屋中。17张海报忠实地还原了诸如希区柯克的《迷魂记》,库布里克的《闪灵》等电影中的场景。Federico Babina使用了二维立视图作为表现方法,电影中人物如同置身玩具屋中的小小人偶。“我希望找到一种体验电影的新方法”,他说道。海报的风格和内容直接源自电影剧本和场景,其中我们能看到《蒂凡尼的早餐》中那间著名的公寓,《闪灵》中闹鬼的237房间以及《摩登时代》里站在流水线前的小工人。
另外,自然君作为一个电影迷,顺便把这些好看的电影以及豆瓣电影影评的相关链接整理了一下,希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也能在得闲时放松心情,从温下这些经典的老电影!
这是电影史上最奇特的影片之一,也是最著名的禁片之一。自它问世以来,不仅仍争论不休的讨论,而且其中暴力场面还被许多青少年争相模仿。因为这个原因,在很多国家它一直被禁演,在英国它便遭遇了近30年的禁演——直到这部影片的导演库布里克导演辞世之后,它才得以与英国观众见面。
乔治·卢卡斯于1977年创建的星战王国跨越了三十年的旅程,至今熠熠生辉。也许三十年对于宇宙来说不过是撒哈拉沙漠中的一粒沙,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却早已经历了少年到中年的人生转变。《星球大战》就像是一座储藏我们儿时记忆的宝库,在此后的任何时间打开它,它都能带领我们重访内心的故土,那里有英勇无畏的绝地武士;有夸张怪异的外星生物;有激烈刺激的光剑对决,当然还有一个关于少年成长的永恒命题。总之,关于《星球大战》的一切都是属于记忆的。
詹姆士邦德是个梦一样的人物:智慧与美貌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一朵梨花压海棠压芍药压牡丹压茉莉,见花必采、见草必踩...他开最帅的车,泡最辣的妞,用最酷的招,杀最狠的人。军情六处的M大妈像溺爱的父母一样,虽然从来不短了骂他,却还是纵容着他花天酒地、上天入地、胡天胡地,要飞机有飞机要游艇有游艇,把妹通吃黑白两道,马提尼酒一杯没喝完,有着马里亚纳海沟的女人就主动偎上来,销魂一夜之后,再携手去拯救世界。
2001太空漫游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现代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文明进化的哲学片,史诗里的史诗。人类的渺小与广袤的宇宙相对比,更加深了我们对于自身命运的思考。当华彩乐章奏响的时候,生命的思维在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宇宙里漫游,伸向无限的未知,探索那终极的意义。伟大的电影不朽,伟大的Kubrick不朽。
《夺魂索》的故事改编自剧作家PatrickHamilton的戏剧,希区柯克的作品中不乏根据戏剧改编的电影,但《夺魂索》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它几乎是一个运用移动长镜头呈现戏剧真实空间与时间的电影。
夺情记 Bell Book and Candle (1958)
描述一名现代的女巫,她的名字叫做基里廉·霍尔罗伊德,她住在纽约的一间公寓里,从事着自己的女巫生涯。有一天,名叫谢普·汉德森的出版商走进了霍尔罗伊德所居住的公寓,并在她的对面住了下来。谢普·汉德森十分英俊,霍尔罗伊德禁不住爱上了这位书商,但是她却不能跟他结婚,否则她的法力就会立即消失。女巫不禁为伊消得人憔悴,并且让英俊的书商逐渐发现了霍尔罗伊德的真相。于是,谢普·汉德森开始霍尔罗伊德关注霍尔罗伊德,并打算把她的故事变成一本书进行出版。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Todo sobre mi madre (1999)
人世的爱,在时代与命运面前,常常只是无力而悲伤的一段旋律,一句低吟。就像贯穿在整部电影中的几小段口琴吹奏,破碎,暗哑,无力回天。但它无疑就是人间唯一的天籁。让我们生存至今的东西。
影片一旦在内容上涉及对好莱坞的制片体制或明星制度的讽刺或抨击,就很容易受到戈达等人的推崇,或被巴赞评为年度十大影片。但如果你的目的是要被闻名遐迩的“电影手册”选入为电影史上一百部最美的影片之一,那仅仅迎合了法国人的反好莱坞嗜好是不够的,你还必须要极大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而《狂欢宴》显然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迷魂记》这部影片,导演没有把一切真相放到最后才真相大白,而是让男主人公在找到女主人公的时候,通过女主人公的主观回忆事先让观众知道一切。因为之前铺垫出的种种悬念,已经把观众带入了一个迷雾重重的心理失衡世界里,如果还未解决之前所造成的那一堆疑问,就又带入到另一堆疑问里,无疑会造成观众心理负荷太多,从而有一种厌倦、不耐烦之感。
《摩登时代》是卓别林的一部重要代表作。该片拍摄于1936年,是卓别林对西方大工业社会的弊病批判最犀利、揭示最深刻的作品。正向片语说的那样“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卓别林无疑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深深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闪灵》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从来都是没逻辑(或至少是看不出逻辑的东西)才最恐怖,而《闪灵》恰恰在一个成逻辑的体系上加上许多没逻辑的细节,它们与主体的关系若即若离,背后的意味则令人不寒而栗,从而成就一个意蕴丰富且耐人寻味的文本——于是几十年来的人们总结出了种种解读:山庄是男权社会的缩影、预示着美国梦的破裂、事件其实是在影射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惨绝人寰大屠杀……这些说法均非常有道理,不过未免过于宏观了,如果编剧从一开始就想这么多,后续工作是很难进行下去的。窃以为,解读它的关键还是在于牢牢抓住影片中真正成逻辑的故事、即杰克尼克尔森由慈父演变为狂魔的悲剧,其余元素皆是以它为基础的,编剧所做的更多是把握住了作家梦碎、种族屠杀、男权倒塌几大事件之间的共性:无意义的骄傲。
如果你问“这个世界会好吗?”那么电影会乐观的告诉你“会好的!”不过那是67年的事了,今后世界会怎样,有新的塔蒂告诉我们吗?
西北偏北 North by Northwest (1959)
《西北偏北》可以说是希区柯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影片没有把紧张悬念作为最主要的元素,而是加入大量幽默的对白,加强了人物性格的刻画。片中没有自始至终围绕一个悬念发展情节,这本来是大师很多早期作品中常用的手法,而这部作品导演是采用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的手法,层次递增而又花样百出的段落悬念超越了总体悬念。
新婚燕尔 Barefoot in the park(1967)
以神经喜剧的手法来探讨现代婚姻关系,新婚夫妇和老情侣都是鸡蛋碰石头,对立而又统一,只有收敛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包容对方的性格,才能将婚姻生活达到和谐。我倒是觉得,大哥摊上这样的媳妇儿白瞎他这个人儿了…
影子大亨 The Hudsucker Proxy (1994)
肯恩兄弟绝对是美国导演界的怪卡之一。除非自己愿意,否则绝对不会主动触碰商业片,在故事的进行中更是秉承凡人多作怪,丑人耍姿态的恶搞品味。哪怕是老奸巨猾的保罗纽曼,哪怕是城府颇深挖了19年洞逃出监狱的蒂姆罗宾斯,都会在他们的影片中疯疯癫癫,神经兮兮。
评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