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所有的艺术都必须是静止的,雕塑的下一步是会动的。”1932年,在纽约朱利恩·拉维画廊作品展览上,美国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发表了这样的言论。
正是这样的创新意识,令考尔德的“动态雕塑”在世界雕塑史上名垂青史,让考尔德成为美国最受欢迎、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现代艺术家,被列为20世纪雕塑界重要的革新者之一。
考尔德出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父亲也是一位知名的雕塑家,许是基因遗传,从小他就展现出了很高的艺术天分,年仅11岁,就懂得用铜片折成“鸭子”或“狗”送给父母当节日礼物。
1919年,21岁的考尔德从史蒂芬技术学院的机械工程专业毕业,那时的他并没有马上开启自己的艺术创作生涯,而是在做了四年工程师后,才决心转移人生规划。
为了巩固自己的艺术创作基础,他进入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学习,去给马戏团素描速写,并借此汲取灵感,创造出了一系列马戏团表演的铁丝雕塑。
闲余时间,考尔德会去拜会其他艺术家,不同领域之间的艺术交流也能碰撞出的灵感火花,而且是令人惊喜而意外的。有一次考尔德在参观蒙德里安工作室时,一组抽象集合的画作令考尔德着迷不已,同时也引发了他的思考,如果其中的矩形色块能够活跃起来岂不是更好?
于是,他一回去就开始着手实现大脑中的想法,融入跳跃抽象的多样性思维,去重新创作蒙德里安的颜色用法,并且将其运用到立体雕塑之上,无论是圆润的球体和弧线,还是棱角分明的几何构筑,终是变成了具有延伸性、灵动性等动态美感的雕塑。
早期的时候,铁丝和木头是考尔德进行创作的主要载体,铁丝打造的卡尔文·柯立芝头像、约瑟芬·贝克全身像,木头制作的“牛”“马”等。后来,动态雕塑出现,木雕在考尔德的作品中逐渐变少。
通过铁丝、铁叶子等,结合焊接技术,让雕塑基本成型,然后在不同部位涂上不同的颜色,来促成雕塑所呈现的动态视觉效果,同时也随着气流的不同来展现本是稳固雕塑存在的不同面貌。
在铁丝的末端,不同颜色的铁片穿插焊接,在特定的视角下,或是借助光影,可以看到无限延长的边缘线,甚至空气层稍有动荡,就会看到铁片在空中微微颤动,时而发出碰撞的声音。
严格意义上来说,考尔德的雕塑依然是静态的,可通过气流、颜色、声音、灯光或是外加的人力,他的雕塑就开始了自身的表演,原本的静止不复存在,瞬间就活灵活现了起来。
铁丝“金鱼缸”(Goldfish Bowl)是考尔德的第一件动力雕塑作品,诞生于1929年,这件作品在动态雕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航行”(Croisiere)的出现,则让“动态雕塑”这个词真正诞生了。
考尔德创造过许多更大、更复杂的动态雕塑作品,包括“钢铁鱼”(Steel Fish)、“红与黄的风信旗”(Red and Yellow Vane)、“龙虾陷阱与鱼尾”(Lobster Trap and Fish Tail)等等。
除了能在室内展览的小型雕塑,考尔德的作品中也不乏“跃动”于蓝天白云之下的雕塑,如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的“人”(Man)、密歇根州大急流城的“高速”(La Grande vitesse)、肯尼迪国际机场的“.125”、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螺旋”(La Spirale)等。
其中芝加哥联邦政府中心广场的那只“火烈鸟”雕塑是最为著名的,醒目的火焰红,高达15.9米,使用重量级钢板铆接打造,但是整件雕塑的弧线非常灵动,所以这只“火烈鸟”看起来并没有很笨重,而是非常雄伟大气。
雕塑中留有足够的空间供人们近距离观赏,和附近的高楼大厦相比,这件雕塑的设计感尤为突出,很远的距离都能注意到它,不仅成了人们闲暇时会驻足瞩目的观赏物,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加多元的人文气息。
1976年11月11日,考尔德在纽约家中逝世。晚年最后一件大型作品是为贝聿铭设计的国家艺术馆东大楼所作的动态雕塑。
在跨入21世纪后,他的很多作品依旧享有盛誉,且展览遍布世界各地。
2015年4月22日,纽约多米尼克•列维画廊(Dominique Lévy)呈现了考尔德雕塑展“Multum in Pravo”,展出40件罕见的小型雕塑,展览由建筑师圣地亚哥和加布里埃尔•卡拉特拉瓦构思设计。
2016年7月16日,佩斯为考尔德举办的第12次个展在香港举行,涵盖了考尔德于1936年至1969年间创作的悬挂式动态雕塑、直立动态雕塑及静态雕塑等。
除此之外,中国香港的苏富比艺术空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英国的豪瑟沃斯萨默塞特艺术中心以及美国的碧波地埃塞克斯博物馆等也都曾举办过他的展览。很多名人都前往观看,包括韩国明星 GD权志龙、中国内地男演员李现,都是其展览上的常客。
杜尚曾评价说:“考尔德的艺术是树与风的升华”。风时刻处于缥缈之中,而树沉稳且富有灵性。
欣赏考尔德的雕塑,不仅需要在动静平衡中去寻找到一种最佳的动态视角,同时也要将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融入,才能在这种持续不断的变化中获得更加深入人心的感受。
评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