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也需要娱乐消遣,除了饮酒,那便是作乐,如何作乐?
投壶礼就是古人的一大乐事!
随着赵丽颖主演的《知否》热播,投壶这个古代的贵族游戏开始走进现代人的视野。
剧中男女主角盛明兰和顾廷烨初见之时,就来了一场投壶比试,以明兰姐姐的聘雁为注,明兰先是投中有初,再是投中贯耳,与顾廷烨达成平局。
正当大家都觉得可以反败为胜时,顾廷烨拿起两根白羽箭投中了双耳,算六筹。不过,这场分明就是女主戏,明兰又怎会轻易言败,一根黑羽箭从明兰手中投出,正中依竿,十筹获胜!
看到这段时,很多观众都还不知投壶礼,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投壶的难度越高,中者得分越高。
明兰投的依竿是指箭抵在壶口,没有整根落入,这就和大多数自然落进壶内的箭不一样,要投依竿,恐怕不止需要技术,还得靠点运气。
那依竿难道就是最厉害的了?当然不是,一阵风吹来,众人散去,顾廷烨背向反投,正中双耳,留下苏苏的一笑,这果然是要一辈子“输”给明兰的人呀!
其实,以聘雁或是以其他贵重物品为注玩投壶,在古代都是不常见的,因为投壶本就只是一个喝酒游戏,输了的人喝酒作罢。
投壶从春秋战国出现,一直存在到清朝中期,最早是一种礼仪,所以也称之为投壶礼。
宋吕大临在《礼记传》中云:“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
有宾客来,主人就要请客人射箭,但是有些客人不会射箭又不能推辞,为了避免尴尬,就以投壶代替弯弓,以乐嘉宾,以习礼仪。
《齐君投壶雅集图》
投壶礼在战国时期很流行,尤其是唐宋,每逢皇家筵宴、士大夫文人们宴饮或雅集之际,有人吟诗诵文,有人投壶捶丸,款款戏耍,但又极其讲究礼法。
《仿宋人二人对投图》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写道:“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这里的“射”就是指投壶。
荣斋藏 明代铜鎏金兽面纹投壶
荣斋藏 青瓷投壶
投壶礼举行时,准备好投壶两尊,金属制、陶瓷制等均可。
《礼记·投壶第四十》记载:“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换算成现代尺寸的话,投壶口径仅4.6厘米。
准备至少八支以上的箭,以竹、木等均可,长二十厘米,比打仗用的箭更轻更细,首端锐,尾端钝。
宾主双方轮流以无镞之箭投于壶中,每人四矢,多中者为胜,输的一方饮酒作罚。
投壶的时候,规矩甚多,不许喧哗,不准斥责,不能吹牛,最重要的是,不分男女,不论尊卑!在封建社会里,这大概是唯一一种人人平等的游戏了。
随着玩投壶的人越来越多,用的壶也从普通的酒壶演变成了贯耳壶(带耳朵的酒壶~),以便增加玩投壶的难度和花样。
何况高手玩投壶,又怎能少了一只贯耳壶来展现其高超的技巧呢,就如顾廷烨背向反投中双耳。
在汉代以前,投壶的壶中放有红豆,以防止箭杆弹出。
而汉代的投壶,壶中无物,投得太正,箭若弹出,抓住重投,可以一连投百余次,谓之为骁。
《西京杂记》中提过,汉武帝时有一个郭舍人善于投壶,不仅能准确的投箭入壶,还能让箭落入壶中再反弹回手中,百投百返,没有一次落空,每为武帝投壶,都能获赐金帛。
良渚文化黑陶贯耳壶
南北朝的颜氏在《颜氏家训》中也记录了当时许多的投壶绝技,有依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等,尤为妙者是“莲花骁”。
汉代铜投壶
宋代大儒司马光觉得投壶开始愈加娱乐化,有悖于古礼,为了寓教于乐,他创作《投壶新格》,对宁五年(1072年)以前的投壶玩法进行总结和限定。
在投壶方式上,司马光设定:
有初,即第一箭入壶;
连中,即第二箭连中;
贯耳,即投入壶耳;
散箭,即第一箭不入壶,第二箭起投入;
全壶,即箭箭都中;
有终,即末箭入壶;
骁箭,即投入壶中之箭反跃出来,接着又投入。
每次投一支箭,投进壶口给两个筹码;每次投多支箭,一支投进壶口,另外两支分别投进壶耳,给三个筹码……
除了基本的投法,还有背向反投、遮目盲投、隔了屏风越投或是结合各种舞蹈技艺投壶等,技巧百出,不一而足,难度不同,所得筹码不等。
《艺经》中说,投壶以十二筹为限,像一年中的十二月。明兰投壶报依竿是十筹,那顾廷烨背向反投中双耳是几筹呢?
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明兰对顾延烨说过这样一句情话:你若是心疼我,投壶输我两把就好了。顾延烨回应:我一辈子都输给你!
图片来源:网络
评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