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将至,家家户户都将张贴起喜庆的年画以迎接春节,有《天官赐福》,也有《连年有余》,有《福禄寿三星图》,也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总之,各式题材,浓墨重彩,装饰在门上或窗户上,让大中华的年味也跟着浓郁了几分。
年画,是中国一种传统古老的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画”。从汉朝开始,民风朴素的人们就怀揣着信仰,通过年画来表达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和向往,希望来年能够吉祥如意,家族兴旺。
早期的年画旨在驱邪避灾和祈福迎祥,所以多用于祈祷和祭祀的相关仪式上,有些恐惧灾病临门或妖邪缠身的人家,会张贴上年画来祛病降妖,后来,年画渐渐形成了一种与早期寓意不相冲突的年节装饰艺术。
张贴年画的做法从汉朝就开始了,不过那时只是初起萌芽,正式形成一种习俗还是在北宋的时候,手工业发达,印刷术成熟,加上商业繁荣,都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每逢民间庆贺活动,谁都不会忘记在自家大门张贴上一张喜庆的年画。
北宋时,汴京(今河南开封)和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岁末市场上开始印卖木刻年画,题材上也大为扩展,如风俗、戏曲、美女、娃娃等年画题材开始出现,南宋时期的木版年画更加丰富。
到了元代,年画的发展止步不前,题材花样都是由宋朝沿承而来,可谓是年画史上的低落期了。
不过,明清时期又有了大的反转。由于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的兴盛,给年画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主题素材,年画的发展在这时候几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期,张贴如“一团和气”、"八仙庆寿”、“万事如意”等祥瑞的年画成了节日活动里必不可少的习俗。
而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至今都著名的年画产地就是在明中叶出现的,短版拱花技艺的发明,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的成熟,使年画的印制更为丰富多彩。
在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为一的年画,后来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每个朝代都衍生了不少新的年画题材,包罗万象,寓意吉祥,素材提取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一部民间生活百科全书。总计画样大概有两千多种,可分为四大类:
百姓生活
创作年画的艺术家们常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素材,如时令习俗、时事趣闻等等,既能表达出年画的艺术价值,又能让鉴赏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性,通俗却不俗气,这种题材类型在历时历代都很喜闻乐见。
《老鼠娶亲》的年画在民间流传甚广,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素材来源于旧时民间的一种过年民俗,是在除夕和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也称“老鼠嫁女”。
神和祥瑞物
前面有提过,早期的年画就已经与神鬼相关联,在人们的心中,驱邪是年画的一大用途,所以神仙自然是主要的内容。
而祥瑞之物就有很多了,似乎只要寓意吉祥的皆可,动物有狮子、鹤、鹿、凤凰等,植物有牡丹花和莲花,摇钱树、聚宝盆这些虚构之物亦在范围内。
小说故事
杜撰的小说,编造的神话,老一辈嘴里的传说,以及戏园子里的故事,还有历史事件,都大大丰富了年画的题材,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白蛇传》等,增添了情趣,也长了见识。
娃娃美人
这种题材的年画至今都不少见,想要添丁添口的人家,就偏爱张贴有娃娃的年画,拥有夫妻和睦、多生贵子之类的寓意。
而美人年画,也多是以古代美人为原型,表达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南宋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就是典型的美人年画,画中有赵飞燕、王昭君、绿珠以及班姬四位古代美人,是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
其实,年画是统称,细分之下,人们根据建筑格局的不同,将挂在不同地方的年画也分别赋予了不同的叫法,如贴在窗户上的年画叫窗画;标示每月农时节令的年画叫历画;贴在灶间的则是印有二十四节气的灶神。
门画是贴在门上的年画,其中又包括门神、门童和美人条。门神指的是贴在院门口大门上的武门神和文门神;贴在居室门上的以娃娃或美人为题材的门画,一为门童,一为美人条。
还有我们熟悉的神像,这些神像均有固定的龛位,每逢年节之际就焚香礼拜,常见的有灶王、财神、土地神……
从八十年代以前走过来的人们,可能会对这些年画更加眼熟,可以回忆看看下面哪一张曾经张贴在你家的墙上哦!
发展至今,张贴年画在中国已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也早已成为了一种庆祝春节、增添年味的传统习俗,春节来临之际,千家万户都忙碌着去张贴那一张张年画,只要有年画在的地方,那传统而喜庆的年味,依旧浓郁!
图片来源:昵图网,花瓣网,图行天下
评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