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什么欧美妆、日韩妆都很流行,可就是没听过中国妆、中华妆之类的,导致很多国人都觉得自家化妆技术差,纷纷效仿国外妆容,殊不知中国的化妆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悄悄然已经拥有了四千多年的历史了,说是全世界的化妆鼻祖,也丝毫不假。
从粉底、画眉、腮红、口红甚至是美甲美发一应俱全,要知道,中国古人的爱美之心和智慧一样,都是非常强大的。
粉底,古人称为“敷粉”
敷粉是古代妇女一种非常普遍的化妆方式,后宫妃嫔们尤其重视,白居易于《长恨歌》中吟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据说,唐明皇为保持杨贵妃的如花面容,不惜下血本,每年都会花上百万两为她置办脂粉。百万银两在古代不是小数目,盖上十几座普通宅院自是绰绰有余了,以此可见化妆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最开始的时候,粉底都是使用粮食制作而成,自然无害,小黄米或是高粱米经过磨粉、发酵、沉淀最后研末等工序,就可以上脸了,粘性高,上粉服帖,还有些许的遮瑕效果呢,不过这种“粉底”特别堵毛孔,洗三遍都洗不干净,长久下来,脸上就跟四川盆地似的坑坑洼洼,后来不久就被淘汰了。
秦汉时期,有人发现炼丹炉里的铅灰有增白效果,稍加处理后就当做“粉底”用,请注意那是“铅”灰,若是放到现代,谁不知道那是有害重金属,可古人不知道呀,涂在脸上一段时间后,白是白了,慢性中毒的症状也越发明显。更奇葩的是,为了达到速白的效果,将砒霜直接抹在脸上或是掺水服用的女人们也不在少数,真是生命诚可贵,爱美价更高啊。自然,这些“粉底”最后也被摒弃了。
花了几个朝代的时间,随着各项粉底测试的顺利“失败”,古人开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既要变美,又不能烂脸,最终还是将方向转向了大自然。比如说紫茉莉粉,脂粉轻施,会变得白皙,又不会像艺伎那般死白,花香阵阵,正符合女人们对粉底的期许。
当然,还有细粟米制成的“迎蝶粉”,益母草调和的“玉女桃花粉”,白色茉莉花仁提炼的“珍珠粉”以及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状的“玉簪粉”,这些粉底分别在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朝代备受欢迎。
画眉,古人称眉为“黛”
战国时期,画眉靠的是将柳枝烧黑,然后涂在眉毛上,这样画的眉毛黑是黑了,但是烧焦的柳枝除了会有味道,还会掺杂着粗糙的木屑,眉毛看上去又脏又乱,杀马特至极。实话说,墙都不扶,就服这个脑洞大到发明柳枝画眉的古人。
继柳枝之后,石黛,一种颜色铁黑的矿石,成为古代风靡一时的画眉材料,后来也接连出现了铜黛(深灰色)、青雀头黛和螺子黛等,加工做成不同形状的黛块,使用时研磨蘸水,上色即可,被称为“画眉墨”。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古时候的眉色比较单调,大多是黑色,只有深浅之分,但眉型上却丰富多样,远胜现在。
秦朝流行“蛾眉”,汉代崇尚“八字眉”,唐代以柳眉和月眉最为推崇,还有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分梢眉、拂烟眉等等等等,让人看了眼花缭乱,看来眉型对整体的颜值有多重要,古人比我们更清楚。
腮红,古人唤作“胭脂”
古代女人既然敷了粉,自然不能忘了抹胭脂,胭脂能改善面容气色,呈现健康红润的状态,双颊红晕招桃花,朱唇轻抿,看上去楚楚动人极了。但是也不能过量,怡红院的姑娘们就是抹太多,才被说成了“庸脂俗粉”。
商朝时期,胭脂的原料是西域的一种叫“红蓝”的花朵,后传于中土,与妆粉调和后便当腮红使用。后来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的脂膏,从此胭脂的脂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其实不仅是“红蓝”,几乎凡是红之山花都可以作为古代胭脂原料,如玫瑰花、石榴花、紫茉莉花等,天然带红色,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工染料,抹在脸上也不会有后遗症,当然花粉过敏者除外。
原料不同,但做法大同小异,将花瓣放在容器中研磨,用纱布过滤出去杂质,逼出花瓣中的红色花汁,一周后去除花汁丝饼,太阳天暴晒至干透,就可以装进妆袋,用的时候只要稍微打湿,就可以上妆了。
孟浩然的《春情》诗写道“青楼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唐代称胭脂为“红粉”,妇女以胭脂做红妆风靡一时,诗人也一再歌咏这种妆容。相传体态丰腴的杨贵妃,一到夏天甚至连流的香汗都是红色的,想像中的画面莫名惊悚。
口红,古人称之为“口脂”
在古代,口脂和胭脂可以混用,但口脂的颜色更加丰富,制作口红的植物多达二三十种。唐朝,人们以蜂蜡代替前人的动物脂膏,又掺以朱砂、紫草,终于调试出红色、粉红、红褐色等不同色号的口脂。
唐朝是古代美妆的鼎盛发展时期,不仅眉妆多样,唇妆更是种类丰富,圆形、心形、鞍形等17种之多的唇式撩人至极,其中最数樱桃形和花朵形唇妆魅力最大。
古人都喜欢樱桃小嘴,唇妆都是想方设法的让嘴唇看起来小一点,所以早在古代,女孩子就知道先给唇部用白色打底,掩盖唇线,然后用口脂在嘴唇正中画出唇形。
杜甫在《腊日》中记:“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的地位之高,《唐书·百官志》也有类似的记载,女人们视口脂如珍宝,连封建保守的古代都是如此,也难怪在现代女人的化妆台上,动辄就是十几只口红坐镇了。
护发素,古人称之为“头油”
所谓梳妆打扮,化妆自然要包括头发部分,就算是现代,也是美容美发合为一体了不是。古代没有护发素,那是如何保持头发乌黑发亮的呢?答案就是“头油”,在《红楼梦》第28回和第62回都都出现了桂花油的字句,如“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对古人来说,桂花油是成本低廉的“护发素”。
桂花油是给普通老百姓用的,大户小姐和受宠的大丫头们用的头油就更为高级一点,那就是“花露油”,抹在头发上柔顺发亮,还能滋润长发不易中断开叉,梳髻也顺手很多。
若说古代的“美妆博主”在哪?那多半是红楼,就连头油,红楼里的姑娘也是使用的可食用可泽发的“蔷薇露”,还可以充当香体水,此乃高奢化妆品无疑了。
指甲油,古人用“凤仙花汁”代替
最近有很多宫廷剧上映,有些观众一看到剧中演员的美甲出镜就跳戏,那是因为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古人是不染指甲的,但这种认知,显然大错特错。
古人化妆化全部,指甲也不会放过。三两个女孩结伴一起采摘新鲜的凤仙花,加入白矾捣烂,再将花汁析出的花瓣敷在干净的指甲上,包裹等待,第二天指甲则呈现凤仙花的颜色,而且几个月都鲜亮如初。
凤仙花是纯天然的植物,染在指甲上不仅不会腐蚀指甲,还有驱蚊驱虫的效果,夏天的时候,染上凤仙花汁,效果就像是带了一瓶花露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总的来说,中国的美妆历史源远流长,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很多化妆品都可以在中国古代找到雏形,甚至还有一些是没有流传下来的,比如额黄、花钿……所以被科普到这里,你还敢小瞧中国的美妆潜力吗?
图片来源:网络
评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