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杉矶女性艺术家 Courtney Mattison 的一件大型艺术装置被列为美国驻印尼雅加达大使馆的永久馆藏。这件作品名为「汇合」(Confluence),高约8.5米,由上千件陶瓷制作的珊瑚雕塑组成。整件作品由艺术家本人手工制作完成,总耗时长达1年。
↑ 《汇合(我们正在改变海洋 V)》,2018年,846 x 570 x 50 cm
Courtney Mattison 表示,制作这件作品的目的是为了向印度尼西亚珊瑚大三角(Coral Triangle)致敬,以脆弱的珊瑚礁为主题,呼吁人们关注海洋保护,避免珊瑚礁死亡。
珊瑚大三角的海域范围涵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所罗门群岛和东帝汶6个国家。这片海域总面积达570万平方公里,孕育着全球已知珊瑚物种的76%,全球已知珊瑚鱼物种的37%。据估计约有3000种鱼类生活在这片海域,包括鲸鲨、海豚、儒艮等,因此被称为「海洋亚马逊」。
由于人类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珊瑚大三角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甚至可能死亡。
为了尽可能真实地还原海底珊瑚状况,Courtney Mattison 选择陶瓷作为材料。她在采访中表示,「碳酸钙既是黏土和釉料中的常见成分,也是天然珊瑚礁中含有的化学结构,如果处理不当,脆弱的瓷质海葵触手和粗陶制成额珊瑚枝很容易折断,就好像海洋中脆弱的活体珊瑚一样。」
整件作品由数千件小型珊瑚雕塑组成,从艺术家在 Instagram 公布的制作过程来看,她只用了筷子、画笔等简单工具,大部分雕塑造型只有用手捏成。上色完成后还需要一点一点将作品固定在墙面上,这样看来耗时1年也不足为奇了。
从这件完整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些小型雕塑按照旋涡形状排列,最中间的部分色彩最为鲜艳,表明这些珊瑚富有活动且十分健康,越向外扩散颜色越浅,而外围零散的雕塑已经呈乳白色,预示着珊瑚已经完全白化死亡。
「珊瑚白化」(Coral bleaching)指的是因海水温度升高,珊瑚体内的彩色共生藻死亡或离开珊瑚,导致珊瑚逐渐变白的现象,水温持续升高将导致珊瑚永久死亡。研究人员表示,受到海水持续升温影响,全球多个珊瑚群出现大规模白化现象,如果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持续,白化的珊瑚群可能永远无法恢复。
↑ 一株因海水升温而发生白化的珊瑚
这不是 Courtney Mattison 第一次用艺术呼吁保护环境,作为一名环保主义者,她曾以海洋生物为灵感创作过各种陶瓷雕塑作品,该系列作品目前在全球多个美术馆和科学中心展出。
↓ 《我们正在改变海洋 I》,2011年,455 x 270 x 100 cm
↓ 《我们正在改变海洋 III》,2014年,305 x 427 x 50 cm
↓ 《沟渠》(Aqueduct),2016年,250 x 250 x 50 cm
↓ 《我们正在改变海洋 VI》,2018年,230 x 260 x 50 cm
除了 Courtney Mattison 之外,还有很多艺术家和环保人士在动用自己的力量,以简洁易懂的艺术作品呼吁人们关注环境污染。最知名的一件作品是2018年在比利时布鲁日艺术与建筑三年展上展出的一件鲸鱼雕塑。这件雕塑高达10米,用5吨海洋塑料废物组成,以跃出水面的鲸鱼造型亮相比利时运河中。
另一件类似的鲸鱼造型装置作品于2018年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在罗马音乐厅前展出。这件装置长10米,用250公斤废弃塑料制作,相当于全世界一秒钟内倾倒入海的塑料垃圾总量。
悉尼海关大楼近期也展出了一件与环保相关的艺术装置——55串「橙子」从大楼顶层悬下,就像飞流直下的「橙子瀑布」。其中这些「橙子」是由环保组织 Eco Barge Clean Seas Inc. 从大堡礁回收的海洋垃圾为原材料,用废弃的橙子皮研磨出的粉末为染料制作而成。
这件装置由2255个「橙子」构成,表达了「整体的力量大于部分的总和」,创作者 MUNDANE MATTERS 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呼吁人们关注塑料污染和食物浪费。
根据联合国报告,1950年代迄今人类共生产了超过91亿吨塑料,只有9%进行循环使用。全球每年至少有800万吨塑料被排入海洋,约15%的野生动物曾吞食或体内残留有塑料制品,如果不加以控制,预计2050年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总数将超过鱼类。
评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