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5557
在辽宁沈阳,有这么号“传奇”辽绣绣师
能把绣线绣的像照片一样栩栩如生
在她手中,故宫博物院中残破的刺绣瑰宝
得以成功修复重焕光彩
2000余年历史的“中国辽绣”
成功走出国门
有了被世界看到和认可的机会——
「何晓霞」刺绣作品《维特根斯坦的黑色外套》0.5m×0.5m
而今年的7月29日
她在法国巴黎
作为中国唯一受邀的刺绣大师
代表东方丝国女性
向巴黎展现了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
大清公主(国博) 尺寸:40x50cm
巴黎19区副区长Joyce MALAI
为其颁发由巴黎市长签发的
“荣誉市民”奖章
而这位被传奇人物
就是中国辽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刺绣创作的何晓霞
何晓霞出生于1968年
自外婆那一代起
全家人就一直坚持着“辽绣”创作
她从小耳濡目染
8岁左右时起就从母亲那
继承了相当全面扎实的
刺绣基本功和制作技巧
辽绣讲究以针代笔,以线代色
一副小图往往起码也得耗上几百个小时...
别人眼里觉得太慢太细的东西
到何晓霞这成了课余饭后手里的宝贝
她痴迷于辽绣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题材:
中原戏曲、神话故事
书法、绘画、小说人物...
人们仅靠一根绣针——
就全将其精髓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
银行家妻子像 尺寸:73×58厘米
或许是这一针一线的辽绣能磨炼人的意志
在那个全国大学生录取率只有10%的年代
何晓霞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高考时,她理所应当地
以全省第二的成绩
成功考入辽宁省工艺美术学校
毕业后顺利被分配到辽宁建筑设计院
然而面对这样一份
所有人都羡慕的“铁饭碗”
何晓霞只干了一年
就毅然决然地辞职了
她发现,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
并不能实现对艺术的深层表达
「何晓霞」刺绣作品《圣犬》1.2m×0.8m
更何况辽绣实际融合了
山东鲁绣、北京京绣、苏州苏绣等
我国北部各民族的精华技法
没有持之以恒长久的创作和练习环境
根本无法达成她想要的艺术效果
几番权衡之后
何晓霞回到家里“闭关”研究
每天睁眼闭眼吃饭睡觉都琢磨着辽绣
在初期,她锻炼技巧,在创作上满怀热情
除了绣,还每天跑去周边的好书店
把关于刺绣的书籍翻了个滚瓜熟烂
能做参考的刺绣品商店、档口...
经常也能捉到何晓霞的影子
但很快,瓶颈就来了
想要技艺层面再提升一个台阶
就必须有好的材料
而我国北方蚕线的样式有限
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
何晓霞开始频繁前往苏州
有时回城路费紧张
就硬买二十几个小时的硬座
能省几块钱是几块钱
在她的咬牙坚持下
很多作品慢慢被积累下来
于是,何晓霞逐渐开始将作品拿去参展
印象最深的一次
她曾一个人拎着8幅作品去北京参展
结束后又一个人乘火车
把东西背回沈阳
这其中的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创作,赶展,参展,回家...
随着她的奔忙操劳
何晓霞的辽绣作品
终于逐渐受到了
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肯定
「何晓霞」刺绣作品《远方的家》1.2m×1.6m
“有一次展览中,艺术家赵之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馆原馆长、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看到我的作品说,‘它是具有学院派风格的刺绣作品’,我觉得,这是对我进行‘辽绣’继承与推进创作工作的一个专业评价,无形中,也被我看作是树立个人‘辽绣’风格的一个鼓励。”
——何晓霞回忆。
四年前,何晓霞带着团队
用二年8个月
共耗时60000个工时
完成了一部名为《海洋世界》的巨作
刺绣作品长10.03米,宽3.03米
由千个海底的各种鱼类、植被、藻类、贝类等组成
其团队使用了近百种颜色丝线,线共约26000米
将大海绚丽的世界展现的淋漓尽致
整幅作品,以辽绣为基本技法
同时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幅
纯手工刺绣艺术作品
无论是创意或设计
都被何晓霞一手操办
经此一役,
这种远观有着油画似的
照相般的刺绣技艺
不仅从沈阳走到了北上广
也得以站在国家级的舞台上
让世界了解中国非遗工艺“辽绣”
海底世界 尺寸:10.08x3.08m
与何晓霞常年合作的同事曾这样评价:
她是个永不止步的艺术家
尽管已经集“中国刺绣艺术大师、
绣坊创办人、相关学会理事”等身份于一身
作品也获得了众多奖项的认可
但她仍坚持忠于艺术本身的刺绣创作
她是个真正有追求的艺术家
一年365天都专注于做好一件事
像这样性格的人
怕是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2019年7月,何晓霞用了900个小时完成的作品《拿破仑》参加了2019年纪念库尔贝诞辰200周年大展,获得法国观众的好评。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受欢迎的商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