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6500
小时候街边老爷爷做的糖人还记得吗?其实也不知道是因为喜欢糖,还是喜欢用糖做的小动物才止步不前,如今这样的糖人真的很少再能见到了。
在日本也有一个类似的手艺:诞生于江户时代,1600年的,饴细工。在越来越少年轻人接触这样的传统文化的时候,有一个年轻人成了糖艺匠人。
说到工匠,脑海里浮现出的可能是通过长期培训,拥有着丰富经验的,掌握技能和知识的长辈。然而,这位糖艺人完善了几乎所有的糖艺技术,但,他是自学成才,并且今年只有29岁,他叫手塚新理。
“当我是一名小学生时,就决心靠制造生活”
手塚的父亲是一个很爱动作的男人,从小,手塚就一直听到父亲说“我想做点什么。”
受到爸爸影响的手塚也开始迷恋手作,敲敲打打。他说当他开始做手作的时候,“都能忘记自己对吃饭的热情。”
从小学的时候,手塚就已经决定要永远活在制作的世界里。但叛逆的性格促使他他选择去研究花火,也就是烟花。(没想到日本还有花火相关专业!)不仅在高中的时候就获得了国家资格,并且凭借资格证可以处理火焰,简直是男孩子的理想职业,手塚还宣称自己要成为“花火大师”。
学习了一年之后,手塚开始发觉,自己月研究烟花,就越想念手作,想念动手去制作的快感。用他的话说,就是“我离不开手制。”
有一天,过去的记忆复活了。“我回忆到有一个夏天和父亲一起去了夏日祭。父亲在穿过糖果摊前面时胡说八道似的问我‘你为什么不做糖果工作?’”那一刻手塚像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一般……离开了烟花,开始了新的追求。
濒临失传的糖果工艺
据说日本的糖果细工来源于8世纪。在江户时代,工匠们常常在街上卖细工,给当初的百姓们带来欢乐。之后,这种糖果细工的技术慢慢被继承下来,但因为不是主流文化,所以几乎没有详细的有关文献传留至现代。手塚说虽然飴細工传承了500年,但它并没有具体的艺术体系或是艺术流派,它更像是一种街头艺术,完全凭借人们的喜爱去流传。
于是想要学习糖果工艺只有一种办法:自学。从那之后,手塚开始自己翻书、研究、探访、练习……研究出自己的一套独门技术。
由于糖桨容易被冷却凝固,亦不能被翻热重塑,时间方面必须掌握得十分准确。要在糖软化之后,糖变冷变硬之前进行造型。造型的时间是很有限的,5分钟之内他就会变硬,所以制作的时候,动作要快。总之要快快快,做这一步的时候,就要想着下一步,其实是头脑高度运转的一件事,“累。”
手塚的工艺仅以彩色热糖桨徒手制作,在没有模具的情况下,全凭一双巧手完成融、拉、剪、色等工序,把糖桨的透彻、质感及色彩变化带出来,塑造成各种吉祥名物的造型及形态。制作过程十分艰难。匠人的手部往往难免各种烫伤和割伤。手塚凭着手法细腻、用色巧妙,制作出仿如琉璃、水晶般通透耀目的完美饴细工,堪称「琉璃糖艺」。
在2013年,他有了自己的店铺Ameshin,想像中在日本应该会有很多这样的店,其实并不多,在东京也只有手塚新理的店和另外一家,只有两家。手塚在他的经营下变得很“热门”每天拜访这里的顾客却是络绎不绝。甚至有人专门从国外赶来,只是为了看一眼店家制作的糖人。他自信地说他的店一定能够持续1000年。
他得意的说“店里最受欢迎的糖艺造型还是金鱼。”
此外还有青蛙、老鼠、奶牛、老虎、兔子、龙、蛇这些江户时期就有的造型。一些创新,比如柴犬,比如喵喵和熊猫。
在他小学的时候可能也没有料想到,自己在若干年之后,会成为受全世界欢迎的糖果艺术家。
谁都不愿意传统手工艺消逝
生活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我们并不缺任何的东西,看多了花花世界里的千篇一律和冰冷的机械制造时候,我们更想要的可能是能夠感受到“故事”的物品,而手工制品就包含了所有的故事,它是历史的沉淀,有手工特有的温度,是为数不多保含人情味的物件。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手塚想要传承这样的手艺原因之一吧,“不管怎么说,它也是糖,总会消失的,但也因此它有着力量,要说糖艺对日本文化来说是否重要,“与其说我认为它重要,不如说我的工作就是让它变得重要。”
日本对于传统手工业的保护比起中国来说更为重视,但却仍然糖艺面临的状况:没人继承、不被重视。但是有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比如手塚开始关注并投入其中,想要为复兴它们多做点贡献。
反观国内,年轻人似乎更喜欢关注那些工业化的快速生产的产品,那些在网络上流传的“爆款”。谁都不忍心看见传统手工艺的消逝,因为这代表着一种文化和生活的消逝。如何让它们和生活走的更近,如何让传统手工艺不断进化并长远的保留下去,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
受欢迎的商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