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自然

第二自然>读设计>大师的故事

日本“九谷烧”的泰斗——德田八十吉

发表于:

0

71817

标签: 德田八十吉 九谷烧 古九谷 彩釉 耀彩

德田八十吉,是日本“九谷烧”的泰斗,是在陶瓷界享誉盛名的“人间国宝”,其作品被世界各国大博物馆收藏并进行多地巡展。他调制的釉彩色调在传统的九谷五彩之上突破创新出了70多种,他曾深有感触地说:“只有通过作品才能感觉到自身的存在。我将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年轮,或多或少地融进了作品之中。”

三代德田八十吉作品 耀彩小角纹香炉

Tokuda-Yasokichi-III_Incense-Burner-Komon-Pattern_2005.jpg

九谷烧的历史可追溯到江户时代初期。据传,大圣寺初代藩主前田利治,在其藩属内的九谷金山发现了瓷土矿,遂命家臣(原在金山炼金的后藤才次郎)前往日本陶瓷的发源地肥前有田学习制瓷技术。后藤才次郎出师后,将有田的染绘技术引进九谷并建窑生产瓷器,从此,九谷窑诞生了。1730年,九谷的窑火曾一度谜之熄灭,直到80年之后九谷烧才迎来复兴。因此,复兴之前的九谷烧又称“古九谷”。

gujiugu.jpg

古九谷彩瓷艺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日本的陶艺家们善于从中国古代历史典故中汲取营养,绘画作品内容异常丰富,如松、竹、梅、菊等十分传统的绘画要素,还有花鸟、鱼纹、鹤、神灵等寓意吉祥的题材。其风格凝重、沉实、重彩,大多为青绿黄紫与花草山水的组合。随着明治时代的来临,九谷烧汲取了各个时期的精华,形成了造型多样、彩绘富丽的艺术风格,传承至今。虽然在九谷烧上能找到不少中国明清彩绘瓷的元素,但它融入了日本自身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特色,别具一格。

1.jpg

古九谷之后九谷烧的历史进程:

木米风(1804~1817):底色多为红色,人物绘居多。

mumi.jpg

吉田屋风(1818~1829):继承古九谷风格,以青黄紫为主,多描写花鸟山水。

jitianwu.jpg

饭田屋风(1830~1843):用红色细线描绘的“竹林七贤人”等中国风绘画居多。

fantianwu.jpg

庄三风(1841~1883):明治时期西洋文化入侵后和洋折衷的风格,综合使用了此前九谷烧的所有技法。匠人九谷庄三创立了豪华绚丽的“金襕手”技法,该技法在明治之后成为主流。(金襕手:庄三用西洋工具以金泥绘制九谷烧的一种技法

kinrande1.jpg

kinrande2.jpg

永乐风(1865~1868):陶瓷整体涂满红色,再用金色在上面描绘花鸟虫兽,呈绚烂奢华之风,故又称“金襕风”。

yongle.jpg

金襕手之外,九谷烧的其他代表技法:

青粒:青粒的大小、色泽以及均一间隔对匠人的技术匀有着严格的要求。除了青粒之外,还有白粒、金粒等。其厚重的质感给人留下品质卓越的印象。

qingli.jpg

彩釉:使用两种以上的釉药重叠涂抹瓷器表面,经高温烧制后呈现出一种透明的美感,并利用釉彩无限变化的色调来形成作品。

YASOKICHI-TOKUDA11-925x900.jpg

釉里金彩:贴上金箔之后再上透明釉药的技法。

yuri1.jpg

yuri2.jpg

釉里银彩:贴上银箔之后再涂透明或五彩釉药的技法。

kz-012.jpg

九谷烧的制作过程:

1、采石:获取用于制作九谷烧的陶石。

2.jpg

2、粉碎:将陶石制成粉末。

3.jpg

3、筛箩:去除陶石中多余的水分、铁质、以及不纯物。

4.jpg

4、沉淀:去除陶土中容易导致瓷器裂痕、形变的空气泡。

5.jpg

5、成型:可手工转盘成型,也可模具成型(有的陶瓷难以转盘成型)。

6.jpg

6、烘烤:用阳光或干燥机将瓷器烘干至半干状态,对其边缘进行“微整形”。

7.jpg

7、素烧:800度下烘烤大约8小时,直到灰色的陶瓷变为肤色。

8.jpg

8、上色:用主要成分为氧化钴的“吴须”(呈蓝色)进行初步绘制。

9.jpg

9、施釉:将釉药均匀地涂满陶瓷表面,烧制之后釉药逐渐变透明,陶瓷表面呈现出玻璃质感。

10.jpg

10、烧制:现在该过程大都使用工业化煤气炉,在1300度的高温下大约需要15个小时。

11.jpg

11、彩绘:根据陶艺家个人的喜好及技法,主要以九谷五彩(红、绿、黄、紫、靛青)来进行彩绘过程。

12.jpg

12、再烧制:800度左右,大约需要4~10个小时。

13.jpg

14.jpg

完成

15.jpg

说起九谷烧,不得不提的一个名字就是“德田八十吉”。日本匠人有世袭名字的传统,初代八十吉的三代传人都叫做“德田八十吉”。初代和三代对日本的九谷烧,乃至陶瓷界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初代八十吉在少年时代就对古九谷和吉田屋抱有极大的兴趣。明治10年,陶画工的薪水十分可观,当时掀起了一股热爱绘画的男子就该立志成为陶画工的风潮。八十吉从小体弱多病,却品学兼优擅长绘画,14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工厂里给陶瓷上色了。后来他一边跟着日本画家荒木探令和山本永晖学习绘画,一边在松本佐平的指导下学习九谷烧绘制。明治26年,他通过了陶画工资格考试,成为了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匠人,之后为了再现古九谷和吉田屋,他独自走上了九谷烧的质地和釉药的钻研之路。

d1958e34f09817d1013df4f201a32c50.jpg


虽然当时有田烧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市场对古九谷和吉田屋几乎没有需求,八十吉却仍然继续着自己的研究,这也受益于他的父亲给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指责他制作的吉田屋范水模山“以假乱真”的社会舆论,令他十分苦恼。一直以来,九谷烧的匠人们都约定俗成地在作品底部印上一个“福”字,而八十吉为了将自己 的作品和吉田屋区分开来,将“福”字改印为“九谷八十吉”,于是“陶艺家 德田八十吉”就这样诞生了,尽管那是一个用自己的名字冠名在匠人领域里会被人耻笑的时代。初代八十吉不但开发出了玻璃釉、碧明釉(绿色系)、钦朗釉(黑色系)、深厚耀变等釉药,复原了九谷五彩,还将古九谷和吉田屋的技术研究推向了一个高峰。

60cf25a3f6075e838ce290796b9343a8.jpg

三代德田八十吉在很小的时候并不喜欢九谷烧,不经世时还曾立志当一个舞蹈老师,但他却经常被初代和二代,也就是祖父和父亲强迫着领受九谷烧的奥义,直到祖父去世,他才终于看清自己要走的路。

weimingming_meitu_0.jpg

初代八十吉临终前,将集毕生心血之所成的一本黑色手帐交给了孙子,里面详细记载着调和九谷烧釉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他郑重地把家族的未来托付给了三代。当时的三代刚从日展(日本美术展览会)落选,前途黯然。

weimingming2_meitu_0.jpg

30 岁时,三代八十吉终于入选日展,他把握住这次“鲤鱼跃龙门”的好机会,不断地发表用自己的独创技法制作的新作品,并在1988年袭名“德田八十吉”,之后 活跃于国内外各个展览会,斩获无数奖项,于1997年6月6日,63岁时被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产彩釉瓷器保持者(即人间国宝)。

weimingming3_meitu_0.jpg

weimingming4_meitu_0.jpg

weimingming5_meitu_0.jpg

战后(1950年)日本为了复兴岌岌可危的传统工艺颁布了“文化财产保护法”,指定建筑、绘画、雕刻、工艺品等为“有形文化财产”,戏剧、艺能等演技和工艺品制作技术为“无形文化财产”。初代德田八十吉于1953年入选无形文化财产,其后文化财产保护法变更,添加设立了“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人间国宝)”,只有在艺术及历史上拥有超高艺能或技能的个人或团体才能获此殊荣。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三代八十吉之外,发明了釉里金彩技法的吉田美统,也获得“人间国宝“的称号,他曾师承二代德田八十吉。

吉田美统作品 釉里金彩

k3-02001.jpg

三代八十吉从初代祖父那里学会了上绘釉药,从二代父亲那里学会了现代陶艺,红、黄、紫、绿、靛青的九谷五彩,三代却只用黄、紫、绿、靛青的四色组合,并由此 调制出许多色彩。另外,他不再沿袭在瓷器上作画的传统,而是集中表现出色彩的浓淡,仿佛创造了一个朦胧的梦幻世界。三代的技法都是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创作的也都是表现现代风的“彩釉瓷器”,但是他的独特用色却举世无双。

Tokuda-Yasokichi-III_Floral_Plate_2000.jpg

Tokuda-Yasokichi-III_Calm-Plate_1992.jpg

用 150多种釉药调和成自己想表达的颜色,这已经涉及到了化学领域的知识,为了让过渡色表现得更自然,烧制过程至少需要2次以上。什么釉药,用多少比例调 和,会形成什么颜色,都要经过严密计算,虽然最后的成品色经常是预想之外的,三代却从不懈怠。他发明出的“耀彩“可以说挑战了抽象表现的极限。

Tokuda-Yasokichi-III_Incense-Burner-Komon-Pattern_2005.jpg

Tokuda-Yasokichi-III_Galaxy_2005.jpg

2009年,三代八十吉去世,四代德田八十吉是一位女性。她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耀彩的技术,并开发了与三代完全不同的新色调,其作品常散发着柔和温润的女性光辉,在日本九谷烧届是一颗倍受瞩目的新星。

weimingming_meitu_0.jpg

受欢迎的商品

分享到

文章由

YUUEI・熊 编辑

查看他更多的文章

推荐课堂

您可能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