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赏月,古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月亮更是情有独钟,留下大量关于月亮的诗词,在他们的笔下,月亮有着纯洁、无暇、美好、永恒等等的象征意蕴。
我们小的时候相信着月亮上住着嫦娥和玉兔,虽然长大后知道了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似乎也有了一个月亮情结。
现在我们除了在中秋会赏月,平时也很关注月亮的天象观赏。像平均每年都有一次的“超级月亮”近些年常常上热搜,2020年的“超级月亮”出现得比较多,一共有四次,都在上半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呢?
作为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几千年前,人类就对月球非常感兴趣,直到现在,对月球的探索也从未停止。1969年的今天,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人类首次在月球留下足迹,从此7月20日被定为“人类月球日”。
月球神秘而诱人,很多艺术家也曾以月亮为主题进行创作。
这次借月球日和大家介绍四位艺术家和他们的月亮作品。
Luke Jerram,生于1974年,是一名英国艺术家,他的作品包括雕塑、装置和现场艺术项目的创作。他有很多艺术作品都被各大博物馆展出并永久收藏,他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
月球博物馆是其代表性的装置艺术作品,根据 NASA 卫星拍摄的月球图像还原制作,直径达7米,它的表面和月球保持一致,有着120dpi的月球表面的详细图像,每个细节都超清晰,非常真实,和月球的比例为1:50万,表面的每一厘米实际代表了月球表面的五千米。
这个可以转动的艺术装置它的光是从内部照亮的,除了有月球的复制,灯光照明还有邀请作曲家制作的音乐。该装置已经去到30多个不同的国家,超1000万人体验了这一艺术作品,前两年也有在中国展出,它还将继续环游世界。
月球博物馆的灵感来自于Luke Jerram在布里斯托尔的生活,他当时每天骑自行车都能看到巨大的潮汐变化。这个装置的造型细腻真实,让你不用天文望远镜,近距离就可以看到清晰的月亮。
Luke Jerram希望通过这个装置,人们能思考月亮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科学、宗教等,艺术作品就像文化的一面镜子,在不同地区和环境展出,其故事和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它不仅将各地的人联系到一起,同时也让我们观察和思考各地文化的差异。
Luke Jerram自2004年开始思考疾病对人类的影响,并研究病毒的真实样子,今年创作了新冠病毒雕塑,他自称是“色盲的装置艺术家”,他认为色彩会影响人们对病毒真实面貌的理解,所以选择了透明的玻璃的材料,他始终将当代艺术与人类生存的思考紧紧联系在一起。
Leandro Katz,生于1938年,阿根廷人,是一名艺术家、诗人和电影导演,他的创作横跨摄影、艺术家书籍、物品、装置和电影等领域,还进行了拉丁美洲历史研究、人类学、视觉艺术等主题相关的项目研究。
Leandro Katz一直对摄影的实验和边缘感兴趣,想尝试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东西,他有了拍摄月球的想法,他开始长期观察月亮周期的变化,家里的露台变成了他摄影的工作间,他查了日历和气象,等待着晴空,设置好相机和胶片,拍摄月亮,用了几年的时间在夜晚收集27次月亮的变化,直到月亮的形状完美地适合字母表中的字符,之后他制作了第一个月球字母表。
月亮的每一次盈缺变化代表了每一个字母,还形成了月相键盘。
用相机拍摄月球也让Leandro Kat有了写作的想法,他开始用月亮写诗。写作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仪式,一种把他送到宇宙中的亲密行为。在月光下写作似乎是一种天真的行为,但同时,从技术上讲,这也是一种精心设计的行为。
他的作品:《LUNAR SENTENCE I》和《LUNAR SENTENCE II》
转换成英文是:
When we pulverise words, reflection of an invisible and yet indelible representation: This is the myth in which we now transcribe the most obscure and real powers of language.
Even though language has been reduced to its own proper function within representation, representation has no relation to the world except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of language.
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当文字被粉碎时,仍会有其他的语言存在,它反映了一种看不见但无法消除的表达,这也是对当下最真实的一种记录。
Leandro Katz的另一个作品《天空两次坍落》,在18年的上海双年展也有展出。
灵感是源于基切玛雅人的圣书《波波尔∙乌》中的一首诗:
这一切在我们身上发生/一切发生/而天空两次坍落
这个作品所要表达的是:天空犹如被遗忘的语言,它所象征之物虽然与现代文明的日常视野相距遥远,但却依旧高悬于你我之上。
Justin Peters,年仅24岁的德国超现实主义数字艺术家,曾经是一名摄影爱好者,15年他购买了第一台相机,并自学Photoshop、Lightroom,现在他已经成为一位值得关注的艺术家。
起初他受到大自然和浩瀚宇宙的启发,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现实环境结合在一起,他作品的很多场景都是自己幻想的,结合的素材则是网上找的,这两者的结合拼贴呈现了强烈的视觉效果,Justin Peters用ps创作出了有趣的超现实作品,他希望通过数字技术,将他幻想中的世界展示给大家。
虽然Justin Peters是受了一些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启发,但他凭借数字艺术拼贴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他拼贴画中的细节都很细腻,有一种非常真实的情感在其中。
在Justin Peters 用Photoshop 合成的月亮拼贴画中,月亮触手可及,人们可以点燃月亮,可以乘坐月亮做的热气球,可以围着月亮唱歌欢笑,也可以和月亮并排而坐看潮起潮落。
Justin Peters 的创意灵感来自毕加索的一句话“你能想象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他希望人们看到他的作品,可以发现一个全新的不同的世界。他也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打开自己的脑洞,当打开思维想象时,一切皆有可能。
黄玉龙,1983年生于中国安徽,曾被美国前沿杂志《Complex》评为“25位一定要认识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与刘伟强、王晶等著名导演,明星刘德华以及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有过合作,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也有展出。
黄玉龙喜欢做雕塑也喜欢街头文化,他善于将说唱音乐、街舞的元素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都是源于真实生活,他试图在作品中通过个体的感受和经验,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他的月亮系列是他的一个新尝试,最早的作品是一个月亮灯,灵感来源于曾经看到过的一本法国儿童绘本,其中有一幅画是一个人被很多月亮环绕,他想如果他的女儿也能有一个月亮该多好,然后就用了综合材料制作了“月亮灯”,之后他又将作品放大,运用了多种材料,月亮表面也勾画了纹路,最终做成了艺术装置。
某一年的中秋,黄玉龙还展开了一场“绑架月亮”的行动,他载着自己的新作品《Yue Liang》,从北京四环至二环一路行驶,天上的圆月与作品遥相辉映,作为真实月亮的重现。
《Yue Liang》这个艺术装置直径5米,装置底下是蹲着的几十只白色的兔子,这个作品有着神话故事中的月亮、玉兔等中国传统元素。
黄玉龙曾说:“有些微妙的感情和感受由于发生太平凡或者太细微而不被人们关注,于是我就想通过直白的创作,通过情景“重现”的方式,使人们回忆起那被忽视的情感。”他将科技与艺术结合在一起,把遥不可及的事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近距离接触了月亮。
评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