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

注册

使用您的社交媒体账户登录

第二自然

  • 分享设计精品
  • 关注设计师品牌与创业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最强大脑的郎佳子彧,写诗作画,打篮球,也是冰心笔下“面人郎”的第三代传承人...

0 23420 发表于:2018-03-20

标签: 面人   面人郎   非遗传人  

看过最强大脑的朋友们

一定对“郎佳子彧”这个名字不陌生

95年出生的他总顶着标志性的泡面头

被粉丝亲昵的称为“宝藏男孩”


RArlXhZ6iFeAKB.jpg

一口地道的北京话

会写诗作画演话剧

打起篮球也当仁不让

但要说起另一个隐藏身份

很少有人知道——

他的爷爷就是冰心笔下的《面人郎》


2.jpg


图为郎绍安老先生

 

 “我是前清宣统元年生的,属鸡,照推算该是1909年吧。我的祖先是吉林省珲春石山子的人,入关已有三百多年了。我们是满族镶红旗人,可是到了我的父亲的时候,家道就很困难了。我父亲做小买卖——卖豆腐浆,供不起我们弟兄四个读书,因此我虽从六岁起读书,到了十一岁那年就停了学,到天津去学石印的手艺去了……”

 

 

《面人郎》是作家冰心写的一篇访问记

斗转星移间 这门手艺已传到了第三代

从郎绍安到郎志春再到郎佳子彧

而作为一个95

郎佳子彧的手艺活

虽不如老一辈艺术家

但也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稚嫩


 3.jpg


在捏面人这个行当里

许多手艺人其实都没有两三岁

就拿精致面人当玩具的优厚条件

他们中大多数人接触面人

都是在从前过年时的庙会上


4.png


只见那手拿白面团的人

搓一卷,再压...

捏、搓、揉、掀

眨眼的功夫

各路神仙就从平淡无奇的面团中

" " 了出来

 

5.jpg

6.jpg

7.jpg

8.jpg

郎佳子彧作品:《哪吒》

 

捏完几个的功夫

老手艺人

" 枣花 "" 面花 "" 面羊 " ...

也差不多熟了

掀开锅盖 香味儿热腾腾的

样子风格迥异  " 好吃 " " 好看 "

这幅场景就是不少面人郎心中

最初的启蒙了


1571972810.png


而郎佳子彧算是个幸运儿

早在三岁时起 他就搬着小凳

守在父亲身边玩面人了

虽说郎父曾直言

“你可以选择不捏面人”

但倒是他自己 觉得新奇

没人强制要求也要跟着学

常常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

 

10.jpg


而见他有兴趣

平时严厉的郎志春也积极起来

把面塑的 " 十八般武艺 "倾囊相授


11.jpg

 

郎佳子彧会探着头

仔细看着爸爸先小心翼翼拿镊子

将盔甲上的甲叶一片片夹出

再和爸爸一同屏住呼吸

瞪大了眼睛瞅着金箔

服帖地粘在错落排列的盔甲上

随着大功告成

一大一小的两个人

便会不约而同长长地舒一口气


 12.jpg


一家三代里 祖父捏京剧

父亲捏样板戏 到了儿子这里

郎父同样在面塑题材上纵容

捏什么都行,只要你想。"

他这样对儿子说

 

13.jpg


果然,从六岁到二十四岁

郎佳子彧算是把“捏什么都行”

发挥到了极致

比如“葛优瘫”表情包的面人

或题材涉及“假疫苗”

那样的热点事件

他乐意拿自己的作品

替无辜受害者说话


14.jpeg

15.jpg


再来" 这个杀手不太冷 "

" 灌篮高手 "" 小黄人 " ...

大众熟知的元素

都能在他的作品里找见

 

16.jpg

17.jpg

18.jpg19.jpeg


由于热爱球鞋

他曾制作出一组球鞋面塑

——《WE ARE JORDAN

球鞋面塑只有3厘米长

细微之处都很吃功夫


20.jpg


作品完成后 有人问

“这个你打算卖多少钱?”

郎佳子彧回以两字:“不买。”

那人嗤之以鼻:

“自己捏完就摆着,这不神经病吗?”

他就笑笑回:“对,就神经病。”


21.jpg

22.jpg

 

还有人问他:

你捏面人现在能有你父亲好吗?

他坦白回答:

“在技艺层面上,我永远超不过我父亲。

因为现在这个年代,很难能有他们老一辈人的专注了。”

23.jpg

24.jpg

 

在郎佳子彧眼中

父亲和祖父做面塑都非常纯粹

他们的坚持

不是为从面塑中获取经济收益

只是单纯的喜欢

 

而如今的他

在祖辈那里接下的

也是对面塑那份同样的喜爱

他曾在自己的微博里这样写道:

“传统文化太酷了,

我只能管中窥豹略得一点,

但已经很让我醉得像只狗...”  


25.jpg

或就像郎父说的

面塑已经不是他“唯一选择”

作为北大学子的郎佳子彧

未来仍有着无数可能性

但面塑已然成了他不能舍弃的一部分


26.jpg


他曾在抖音等平台做过多次直播

就是为了让面人手艺

获得更高的关注度

也只有大家都觉得好玩

一项手艺才能被正视

被好好流传下去吧...


27.jpg

来这里关注我们

评论登录

关注我们

  • 分享设计 关注设计师品牌与创业

正在预览中


    • 在木小魔创始人魔总的童年里

      一块木头钉上“洋钉”

      那就是他的珍宝了

      跨越30年岁月

      他和儿子阿玎的童年

      在木头和零件中交叠

      当他们踏上那条充满爱与善意的义卖之路

      命运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



      这是父与子的故事,他们怀着对世界的善意,对创意的执着,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将微小的创意放大。那些小机器人,在他们的手中仿佛拥有了生命,给更多人带来快乐与温暖。



      01.

      跨越30年重合的童年

      30年前,魔总10岁,一辈子都在和木头打交道的父亲为他锯了一块木头,打上那时候的“洋钉”,用巧思和巧手创造了一个小小的木头机器人,那就是他童年最宝贵的玩具了。



      30年后,他的儿子阿玎10岁。魔总找来了各种木头块和零件,独特的神情与姿态,巧妙地拼接组合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机器人。



      当阿玎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木头机器人时,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好奇的光芒。那一刻,魔总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的童年在此时奇妙地重合了。



      那是2019年夏天,阿玎的学校举办了一场义卖活动,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向贫困山区献出一份爱。



      学校的小市集上,旧书旧玩具、气球手工、自制凉粉等琳琅满目。常和木头打交道的魔总则别出心裁,他和阿玎准备了各种木料和零件,现场制作小机器人,边做边卖。



      没想到这一创意大受欢迎,当天营业额超过了1000元,对于年仅10岁的阿玎来说,这简直是天文数字。他怀着满满的爱与善,将全部收入捐给了贫困山区,成为了班上最靓的仔。



      小朋友的世界从来都是纯粹的,阿玎直接而热烈地提出:“爸爸,我们可以每天都这样边做边卖吗?”被他的热情所感染,魔总毅然决定开始创业,自此浙江多了一个创意手工体验项目——木小魔。



      直到现在,阿玎在义卖活动上制作的作品仍在家中珍藏,虽然在那时候,可能这个小机器人并不符合主流审美,但回过神来,才发现它孕育着未来。


      阿玎的作品合集


      02.

      子之创意,父之匠心

      木小魔创立初期,魔总满怀热情地投身于木艺创作的道路,积极搜集各式各样的木料和零件,精心创作不同款式的小机器人。



      然而,理想总是美好,现实却往往残酷。市集虽然能带来一定的收入,可作为一个不擅言辞的独立手艺人,他无法每天都抽出时间前往市集摆摊。更何况,市集的生意还受到天气的影响,存在着淡季。



      就在这个时候,阿玎又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爸爸,我们能不能找更多的人一起合作卖货呢?”



      是啊,他茅塞顿开,单个市集的收入上限毕竟有限,但全国那么多城市、那么多市集,如果能够将他们联合起来,积少成多,不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了吗?



      于是,魔总开始了创业模式的更新,主动寻找市集摊主,洽谈合作事宜,提出了寄售、铺货以及利润分成等方案。凭借之前在市集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他成功地让木小魔在本地的多个夜市“上市”。



      “爸爸,我又有个新想法……”面对阿玎的建议,魔总从不将其视作稚童之语,他总是耐心地倾听,认真地思考,并努力将这些想法转化为现实。



      父子的亲密无间,不仅让他们的关系更加融洽,更让木小魔在不断创意中逐渐壮大。



      木小魔的每一款产品,都是阿玎的童年幻想与魔总的精湛手艺之结合。最开始,阿玎依据零件的特性或内心涌动的思绪,为产品赋予名字,点到为止,却足以让客户心领神会。


      设计草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木小魔的设计思路愈发清晰,开始根据既定的名字,挑选特定颜色和形状的木块与零件,再进行艺术加工,让每个小机器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或许有朝一日,木小魔会像那些外国动画里的小火车小动物一样,跨越国界。届时,外国小朋友也能对小机器人们的名字如数家珍,感受着它们带来的欢乐。



      03.

      人生的百万种可能

      “百万种可能”,这是品牌的灵魂slogan,更是对人生无尽憧憬的写照。在木小魔,每一块色彩斑斓的木块、每一个形态各异的零件甚至是其他行业遗弃的废旧零件,都能焕发新生。



      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设计创作属于自己的蒸汽朋克机器人,它不仅能带来欢乐,更能让人们感受到那份源于本心的从容,也赢得了无数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



      这句话更是一种深刻的信念和力量: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人生没有既定的模板,没有固定的答案,只有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旅程。



      “人生是单程票”,魔总这么说着。他喜欢做各种不同的人生尝试,高中时期,他的体育主项是1500米,甚至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大学时候学的是日语专业;而研究生阶段,他在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阶段学品质管理。



      除此之外,他的工作经历也是丰富多彩。他是创业导师、客座讲师、高尔夫教练、潜水员,最近又准备考取兽医资格证。他的多样人生,真正践行着百万种可能。



      当然,魔总最感欣慰和快乐的时刻,莫过于陪伴儿子一同沉浸在学习的海洋中,与在各类体育运动中挥洒汗水,在游戏中尽情嬉戏。这些珍贵的时光,满满的都是幸福与满足。



      在魔总的人生旅途中,每一步都充满了色彩与温度。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人生的真谛:不是目的地的到达,而是沿途的风景与体验。


      04.

      拧螺丝的艺术

      有人轻描淡写地说,拧几个螺丝而已,这也算设计?确实,这看起来很简单,但重要的是魔总和阿玎愿意去做,更持之以恒地去做了。



      在无数次的尝试与挑选中,他们留下了那些能触动人们内心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他们辛勤努力的结晶,更是他们用心倾听、感悟生活后的珍贵呈现。



      其实,非常多的手艺人或许没有深厚的设计背景,也没有繁复的制作工艺,但发自本心的那份创造性,才让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实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坚持与热爱。



      匠人的创意或许有尽头,但魔总在品牌发展的道路上从未停歇,他与几位画家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了多个系列的IP形象。



      画家们汲取产品灵感,创作出精美的艺术作品,为魔总带来了新思维,他又以手工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实物产品,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这样的二创过程为品牌带来了持续的成长动力。



      同时,在AI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他也积极尝试利用这一先进技术为创意注入新的活力,从中寻找设计灵感。



      但他深知,不管技术如何进步,能够感动人心的,依然是那些拥有精湛技艺和坚定信念的手艺人,他们的匠心独运与不懈坚持,是任何技术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因此,木小魔始终恪守手工原创的初心,以匠心精神,致力于将每一件作品都雕琢成充满艺术魅力的精品,将创意与坚持深深融入每一件作品之中。



      魔总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木小魔的设计和制作中来,遵从内心的声音,用自己双手创造生命,

      握紧魔法师的魔杖,将普通的木块和零件,点化为充满魔力与创意的艺术品。



    23人已购买

    他受儿子启发创立木小魔,用爱与美拯救世界

  • 31人已购买

    独家专访 | “荒诞木匠”:喝可乐吗?木头做的那种。

刚被收藏的设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