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观《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两大清宫剧龙虎斗,前者是让观众期待了两年、耗资3亿的大制作,后者是已经圆满收官、有100亿点击量坐镇的热播剧,整体看来两部剧各有所长,难分上下。
《延禧攻略》剧照 《如懿传》剧照
《如懿传》上映首日就高达播放量1.69亿,大有一种后来居上的架势,可见两年人气的积攒没有白费。不过这也要感谢剧中各种屡上热搜的bug,尤其是太后甄嬛所佩戴的米老鼠✖联通版耳坠,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如懿传》 甄嬛剧照
虽然有网友澄清表示,嬛嬛戴的耳饰是两个小的红珠子搭配一颗大的镂空珠子,所以有了所谓的米老鼠既视感。但是上面蓝色的联通logo又该如何解释呢?
即使这位“太后”的演技炉火纯青,但看到这样一副米老鼠✖联通版耳坠在镜头前晃荡,观众也难免会一秒出戏,原本浓郁的宫廷风气息也会一扫而光。
《康熙王朝》剧照
纵观迄今为止的古装影视剧,就还原清宫耳饰文化的精确度而言,斯琴高娃和陈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最有资格拔得头筹。
《康熙王朝》剧照
继《康熙王朝》之后,《延禧攻略》的一众主演也将清宫的耳饰文化演绎得很到位。(这点稍后会细说~)
《延禧攻略》剧照
清宫耳饰主要分为两种:耳环和耳坠。
清宫耳环是以金属或者玉石、翡翠等为主体材料制作而成的环形耳饰。
清代翠嵌珠宝蜂纹耳环
如翠嵌珠宝蜂纹耳环,半圆形翠与金钩相连,饰金累丝蝙蝠,蝠身嵌红宝石一块,双翅嵌米珠,头尾为金点翠,两须为金丝,顶部嵌珍珠,寓意富贵。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金环镶东珠耳环
又如金环镶东珠耳环,此耳环式样简约大方,是清宫皇后所用之饰物,金嵌珍珠盘肠式耳环,每个环通长4.3cm,直径1.5cm。
清宫耳坠就是在耳环下再挂一件或一组流苏或坠饰物,以金银、白玉、翡翠、珍珠等制成。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金镶珠翠耳坠
如金镶珠翠耳坠,长8.5cm,为流苏式,金托各嵌翡翠蝴蝶,背面有金针,用于穿耳。下坠珍珠一串,最上一颗为三等珍珠,下有金托,刻“宝源九金”戳记。珍珠串下为茄形翡翠坠角,以荷花纹粉碧玺为托,两侧嵌珍珠。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碧玺耳坠
金耳饰高贵华丽,白银素朴纯洁,珍珠不加雕琢天然秀丽,而玉石和翡翠温润典雅,给人祥和温柔的质感。
清代白玉流苏耳坠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二百六十一记载:
皇后“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二。”
皇贵妃“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二等东珠各二。”
妃“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三等东珠各二。”
嫔“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四等东珠各二。”
东珠是产自于东北地区的珍珠,清朝称之为东珠,并将其视为珍宝,这一点从上述后宫嫔妃的耳饰区别便可得知。按照东珠等级来区别后妃位分,身份尊卑一眼明了。
在《延禧攻略》中,魏璎珞从绣女晋升为妃嫔,不仅是位分发生了变化,其耳饰也大不相同。
刚入宫的魏璎珞只是一名绣女,其耳饰也仅有单串耳坠,由质朴的玉石构成,与绣女的低等身份相呼应。
而后进入长春宫,成为富察皇后身边的贴身宫女,身份地位有了些许的提升,耳饰从单串耳坠变成了一坠两环。
后来晋为魏贵人、令妃,直至皇贵妃,每每出场都是一耳三钳,以不同等级的东珠点缀,以彰显位分的变化。
孝仪纯皇后(令妃)
一耳三钳是满清国俗,区别于汉族妇女的一耳一坠,宫中选秀之时都要先检查秀女是否有三个耳洞,如果没有,不仅不会入选,还会因此被惩罚。
慈安太后
孝昭仁皇后
据载,乾隆帝于四十年(1775年)曾说:“旗妇一耳戴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改饰,朕选包衣佐领之秀女,皆戴一坠子,并相沿至於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立行禁止。”
不过,受当朝制度的影响,也不是什么人在任何场合都有资格佩戴耳饰的。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除去卧床就寝,《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在两个场合出现的时候,并没有佩戴任何耳饰,其中大有缘由。
第一个场合是在辛者库。辛者库是包衣组织,由原辛者库人和因罪入辛者库的人组成,在清宫里没有任何身份地位可言,更遑论说佩戴首饰。
第二个场合是在富察皇后的丧礼上。清宫中一向有规定,遇丧事,后妃要去掉耳环,穿素服戴银耳饰,事毕,才能换戴金耳饰。也是因为富察皇后逝世,新的丧制颁发,其中一条就是:京中所有军民,男去冠缨,女去耳环。
总的来说,在清朝耳饰除了能够装饰外表之外,尊卑不一的等级定位也赋予了它“见耳识人”的意义,倒是颇有几分古代版身份证的意思。
一耳三钳这种习俗在满族妇女中,延续了很久。直至道光年间,宫廷内妃嫔图画外传,大多都是一耳一钳的妆饰,此后咸丰、同治、光绪朝的相关记录中也不曾多提,反而以一副或一对的记载为多。可即便如此,一耳三钳还是成了清宫耳饰文化的标志。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金镶珍珠耳环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镶珠翠耳环
清代点翠耳坠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翠秋叶形耳坠
中国传统耳饰文化博大精深,上述清宫耳饰只是冰山一角,其更为深层的历史意义仍待挖掘。
图片来源:百度贴吧,新浪博客,堆糖网,花瓣网,肉丁网,爱奇艺视频
评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