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

注册

使用您的社交媒体账户登录

第二自然

  • 分享设计精品
  • 关注设计师品牌与创业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老篾匠用竹编成二维码,扫一扫还能跳转,厉害skr人了!

0 12371 发表于:2018-08-21

标签: 竹编   传统手工艺   张心荣   匠人   匠人故事   匠心设计  

在这个信息化和科技化共同进步的时代里,我们最不陌生的大概就是二维码了吧,横竖交叉、紧密不一的马赛克拼凑在一起看起来格外的错综复杂,仿佛摸不到任何规律,更遑论要将它融入到一种传统手工艺中,其难度可想而知。

11261129_562839.jpg

“象山黄避岙”微信二维码

但是他做到了,他将碗口般大小的竹筒劈开起剖,将竹片经纬连贯,编织出了“象山黄避岙”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片刻就跳转到了“象山黄避岙”的微信公众平台。

99.jpg

这一竹编作品的问世,马上就在业界甚至是全中国引起了轰动,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既给传统工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又能让竹编技艺以新的面貌继续传承下去,为更多人知晓。

G1530694068734.jpg

象山竹编非遗传承人——张心荣

打造这个新鲜玩意儿的不是别人,他就是象山竹编非遗传承人——张心荣,一个从小就迷恋于传统手工艺的手作师傅,一个少年时就投入竹编世界中无法自拔的老篾匠。

1.jpg

张心荣是浙江象山黄避岙鸭屿村人,今年61岁。15岁的时候,父母看他喜欢手工艺,同时也考虑到以后的谋生,便将他送去跟着竹编师傅学艺。从此,张心荣就正式开始了他的竹编人生。

2.jpg

都说天才是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张心荣确实就印证了这一句话。

3.jpg

做学徒的时候很辛苦,白天要跟着师傅走村串户,晚上要不断练习竹编技法。一顿饭吃的飞快,记笔记也只能趁着师傅还在吃的空档记,将师傅教的粗细、宽窄、厚薄都一一写下来,一有时间就反复琢磨和练习。

5.jpg

很快,张心荣凭借着这份超乎常人的努力和韧性,成为四个学徒中最早“出师”的,自己也收起了学徒开始营生。

此后的10多年里,他几乎把宁波象山80%的村子都走了个遍。

31.jpg

但是“机器化”时代越靠近,传统手工艺的生存就越是危机重重。

八九十年代,竹编市场开始大规模萎缩,中国大量的竹编手工艺者都难以为计,张心荣也不例外,为了谋生,他先后开过照相馆和图书馆。

4.jpg

6.jpg

直至40岁,内心始终痴迷于竹编的张心荣回归老本行,那时的竹编市场依旧不景气,但他这次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张心荣开始不断摸索求新,试图让竹编技艺跟上时代。

7.jpg

令人不得不佩服的是,张心荣虽是一个乡间篾匠,但是思想上却能与时俱进,随着他的一劈一剖,一件件新奇有趣又匠心独具的竹编作品就这样诞生了。

8.jpg

只要能传承竹编技艺,他能够以我们生活中任意所见所用的为载体,让竹编这项传统手工艺悄无声息的融入我们生活中。

21.jpg

以现代信息科技为载体,所以我们就看到了竹编的微信二维码。

他汲取了书法的精髓,以竹编出王羲之的天下第一书法《兰亭序》被业内评为“独一无二”的精品

27.jpg

《古运河图——拱宸桥》原图

精益求精时,他甚至以绘画为载体。张心荣用他浸润了45年竹编技艺的双手破竹成丝,亲自打造了《古运河图——拱宸桥》竹编图。

28.jpg

32.jpg

为了这幅图,他从选竹、削竹、染色,到把《古运河图》从彩绘变成黑白、从黑白到素描稿,用了3个月时间,每天费时8小时才得以完成。

76.jpg

是他,让我们看到了竹编技艺与众不同的一面

77.jpg

杭州手工艺活态馆

2013年,张心荣作为非遗传人受邀入驻杭州手工艺活态馆展示竹编技艺和竹编工艺品。馆中不仅有竹编,还有木工、皮雕、瓷匠……一群志同道合的手工艺人在这里一起展示技艺,一起谋求发展,这样的群聚效应正合张心荣的心意。

36.jpg

张心荣讲解竹编技艺

34.jpg

张心荣传授竹编技艺

张心荣的竹编绝活每天都能吸引大量的游客观众,很多美院的教授和学生也经常过来和他一起交流合作,他有手艺,美院学者有创意,于是五花八门的设计理念很快就形成实物展示了出来。

37.jpg

为了让竹编作品更受社会主力军——年轻一代的喜爱,张心荣大胆的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将竹编技艺和时尚元素相结合。

38.jpg

未标题-1.jpg

于是,竹编包包、竹编手机壳、竹编手环以及竹编戒指等一系列时尚配饰陆续出现在馆中,多次引得年轻人围观和惊叹。

1534814370345458.jpg

2016年,杭州嘉里中心出现过一个8米长的巨型“竹包”,亮起灯来,简直美翻了,这件艺术装置叫做“城市之光”。编制这个艺术装置的都是有经验的竹编老师傅,而张心荣就是其中一位。

67.jpg

是张心荣用事实证明,原来仿佛高高在上、离我们很遥远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这般自然的走进寻常百姓家。

41.jpg

81.jpg

花费了大半辈子去传承中国的竹编技艺,精制每一件竹编作品,毫不夸张的说,是他的坚持和笃定,才让中国的竹编技艺从一潭死水又有了欣欣向荣的希望。

98.jpg

这位老篾匠不仅想让更多人知道竹编、了解竹编,也希望不断有人来学习竹编,将竹编技艺传承下去,他说过:想来学竹编的,我都愿意教!

00.jpg

张心荣在自编的《张心荣竹编技艺》一书中,全面叙述了他是如何在继承传统竹编技艺的基础上创就了自成一体的竹编技艺这不仅是对他个人46年来竹编岁月的记载,也对未来竹编技艺的传承和再创辉煌作出一份重要贡献。

 

图片来源:搜见,浙江在线,人民网-浙江频道,360图片

来这里关注我们

评论登录

关注我们

  • 分享设计 关注设计师品牌与创业

正在预览中

刚被收藏的设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