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播出的《延禧攻略》里,我们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编剧强行)的女主摇身一变,成为大清女发明家,发明了古人的冰箱——冰鉴,不仅可以保存冰块,还能像冰箱一样冰水果,让人不由得怀疑魏璎珞是不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啊!
冰箱大法好,单纯的乾小四如同吃了炫迈一般,冷饮吃的停不下来,结果......吃坏了肚子,叫了五六趟马桶,侍从们也跟着遭殃,乾隆:我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魏姐的套路…..魏璎珞=666。
冰鉴自然不是璎珞发明的,但这玩意儿是真实存在的,《周礼》里就有关于“冰鉴”最早的记载,周朝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很酷炫的职业:凌人,专门负责采冰。古人:我们没有电,可我们有移动冷源啊!我们不生产冰,我们只是冰块的搬运工!
看着这裂开的冰面,只想说请注意施工的安全质量管理……采到的冰块,会藏在地窖里,等到夏天炎热之时,把地窖中的冰块拿出来,敲碎之后放入冰鉴。有没有想到《天龙八部》中的虚竹和梦姑(doge脸)~这些冰的确会化掉一点点,但在打开冰窖拿出来用的时候,基本都是完整的。
冰鉴的外形其实很有特点,若将上面的盖子拿开,俯视它的形状如同一个“回”字,铜制的外壁和内壁之间有很巨大的空间,外层放冰,里层放水果,具有冰镇、温酒的双重功能。这好比今天的暖水壶,有个外壳,还有个内胆。
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冰鉴
这种冰箱箱内一般采用导热性较弱的金属为里,箱内挂锡,或者一层铅漆隔热,这样既能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延长天然冰的使用时间,又可以避免融化的冰水侵蚀木质箱体。箱底有小孔,可以随时排放冰水,保持箱内清洁;箱盖则雕有镂空的通气孔,用于散气通风,在保鲜食物的同时,亦可借助里面排出的冷气降低室内温度,进而起到“空调”的作用。
到了清朝,更是出现了现代冰箱的雏形,清代晚期的大户人家常常可见用红木、花梨、柏木等名贵木料制成的木胎冰箱,这不是保险柜,这是不插电版冰箱,纯天然无污染,节能减排它最强!
这对景泰蓝冰箱,做工奢华精细,六面全彩掐丝珐琅,四角包镶掐丝珐琅并饰以兽面纹,冰箱盖和底部阳刻楷书 “大清乾隆御制”六字,是乾隆皇帝的心头好(农家乐审美+暴发户style狂热爱好者)。
乾隆的曾曾曾曾孙——溥仪,回归社会主义社会怀抱的那一天,也带走了这宝贝,也许是没有了冰窖,也可能是有了电风扇,更有可能是因为穷,溥仪卖掉了这对掐丝珐琅冰箱……(求乾隆心理阴影面积),后来几经漂泊,最终回到了紫禁城,成为了国宝。
以上物件都是达官显贵家里才有的东西,所以如果你穿越到古代,看见这玩意儿,就知道这户人家非富即贵了,冰箱果然是古人居家旅行绿色生活装逼炫富必备之良品!
除了冰箱,古人还有更会玩儿的~
雍正年间,皇宫内出现了“机械扇子”。 让太监宫女做动力,开动发条,抓着把手,像手摇放映机那样,均匀而有力地摇着“风扇”,扇叶就能上下摇动或者旋转起来,产生习习凉风。
虽然古代没有空调,可他们有人工空调房啊!唐朝贵族们自制消暑凉殿——自雨亭,又叫凉屋。
唐代大明宫自雨亭复原图
自雨亭,顾名思义,通过不停把水浇到屋顶模拟下雨,利用水循环带走热量。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的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同时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效果堪比空调房。这也算是比较厉害的一项黑科技了,不得不承认,腐败奢靡的生活方式催促人们积极开动大脑以寻求更腐败奢靡的生活方式,爽哉!
冰箱都有了,还怕没有空调吗?古人会在家里挖个大坑,地窖里存海量冰块,坑上开个小洞,夏天把塞子揭开,冷气就会从洞里冒出来,民间给此套中央空调系统取了个高大上的名称——深井冰。
当然以上大部分都是贵族的玩法,但你要相信人民的智慧是无敌的,普通人避暑更加强大,叫做“心静自然凉”疗法。不少文人骚客因为太穷,都练就了此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并赋诗一首流传后世。王维为了避暑,扛着琴就钻进后院小竹林,然后默念了三遍“我不热”。
是否对古人的智慧又多了一层敬佩呢?其实,古时的奇思妙想远比我们了解的要广泛,很多方法是有年代自带的奢侈,现代人也是难以匹及,除了吹吹空调风扇,恐怕也就只能开开冰箱。好了好了,哪儿凉快哪儿呆去了。
评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