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不云绝后,却是空前”
一棵树再被砍断的刹那,它就失去了生命的所有意义,变成待人宰割的木材,但无论它横着竖着,扎根于土地还是静卧在充满木屑的工厂里,当你触碰到那沟壑不一的树皮表面时,它受过的风淋过的雨仿佛都历历在目。
而那一圈圈不规则的树轮,就像阳光每年如一日做客此地留下的足迹,这些生命的痕迹都不会随着地点转移而转移。大自然赋予每一棵树不同的使命和特征,紫檀树作为一种珍贵木材而备受世人的喜爱,而这份感激之情它都含蓄的化作一种特殊香气,使人心境总能归得平静。
"香料"所制的家具
树是活的,但木头不一定就是死的。当它能遇见它的专属听众——木雕家,无论它变换成什么形态,它的生命也因这些能工巧匠得以长存,甚至永续。木雕虽不同于陶瓷、玉器、珠宝等收藏品保管方便,但这恰巧也是木雕的收藏价值之一。
紫檀属乔木,树皮呈灰色,其木材坚硬且致密,心材为暗红,无论从触感还是颜色甚至是气味它都是制作家具的顶级材料。正因如此,紫檀木在遥远的过去一直作为宫廷的御用木材,但因其生长极其缓慢,非数百年难以成型,所以紫檀木在宫廷的存货也不多,甚至就连皇帝做家具也要“精打细算”。
关于紫檀详细的记载出现在东汉末期,有趣的是当时的它仅被作为一种香料由外邦进贡给皇室。直至唐代,紫檀才开始在一众宫廷器玩中夺得了皇室贵族们的芳心。据说,女皇武则天极其宠爱其爱宠鹦鹉“雪衣”,在它告别人间后,武则天命工匠为其制作了一副小巧玲珑的紫檀木棺材并埋藏在御花苑内。
明人李栩《戒庵老人漫笔》有载“唐武后畜一白鹦鹉,名雪衣,性灵慧,能诵心经一卷。后爱之,贮以金笼,不离左右……”说的便是这一段轶事,这足以证明紫檀木在宫廷中的应用最晚也始于唐代。
到了元代,紫檀木成为皇宫中的建筑以及家具制作的重要材料。当时的元皇宫内,有一座构思奇妙、精工细构的“紫檀殿”,其所用的建筑材料便是元世祖近臣不远万里从印度南部用马带回来的名贵紫檀木。也是在这一时期,我国古典文献《南村辍耕录》中首先明确出现紫檀木制成坐具的记载。
从一种香料到家具材料,紫檀的木料价值在万历年间终于得以实现。但世人皆知紫檀名贵难求,素有“百年寸檀、寸檀寸金”之说。我国境内的紫檀早在明朝时就已被砍伐一空,也因此紫檀也被我国列为禁止出口木材之首。时过境迁几百年年后,人工种植的紫檀虽再度拔地而起,但因为数甚少,所以价格也极为昂贵。
别说现如今紫檀家具数量相当有限,早在清代,当时皇帝做紫檀家具的时候都要求工匠先用其他木材打出小样,让他过目批准之后才命木匠用紫檀做出成品,更何况现在呢?但当今社会有一个人,或者准确地说是一对夫妻站了出来为紫檀发声。
紫檀的倾听者
陈丽华,人们熟知这个名字多半是因她本人在商界的显赫社会地位,作为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她常年出现在“胡润富豪榜”当中。但这一次,她的故事和商业没有一点关系,仅仅只是她和紫檀的一次无期限约定。
陈丽华祖上是满清正黄旗人,从小在颐和园长大的她,家里的古老陈设都是祖上留下来的紫檀、黄花梨等木质家具。这些家具对于当时幼年的她,虽显得有些压抑凝重,但那份典雅庄重之感和特别的木质香气都烙印在她童年的闪光的回忆之中。
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丽华一家不得已将家中的紫檀家具上缴了一部分,拆掉了一部分,其余的实在不忍割爱,便埋在了土里。在这段黑色的日子随着“四人帮”粉碎而一去不复返后,陈丽华才把当年在地里埋的东西挖了出来,可令她惊讶的是,大部分紫檀家具竟然丝毫没有损坏。
正是紫檀木顽强的生命力,和哪怕被黄土侵蚀十年之久,它都“倔强”的没有与泥土为伍,让陈丽华所动容。于是,她找来木工,先是修老的家具,后来又到处找料或是买点旧的,大改小,旧翻新。
紫檀就这样带着它独特的香气,打开了通往陈丽华的内心深处的大门。与此同时,她的丈夫是当年享誉全国84版的电视剧《西游记》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先生,他在熄影后也一直对紫檀物件极为感兴趣,于是,夫妻二人一拍即合,打算建立一家只摆放紫檀艺术品的博物馆。
陈丽华认为,新问世的紫檀家具要做就要做到极致,于是她甚至与年迈的木雕匠人交流,希望他们按照故宫博物院里家具的式样做。就这样工程很快就展开了,老工匠的召集与新工匠们的培训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然而,一个前所未有的困难却出现了,紫檀木原材料的来源虽已来到21世纪,但其产量依然稀少。
于是,陈丽华拖着它不再年轻的身体,冒着40多度的高温曾八进缅甸金三角等地,穿行于野兽出没、毒蛇肆虐的原始森林。正是心中时刻凝记着对紫檀的约定,她一路不辞辛劳,在寻访的路上经常忍受饥饿,有的时候饿的不行,坐拥巨额财富的她还吃野果充饥。
但忍受饥饿对于陈丽华来说,只是最平常不过的经历,她在鲁豫的专访节目中讲述到:“有一次,在深山密林里穿行,突然间司机就拉闸停车。我们下车后才发现差半尺车就摔下悬崖了,司机吓坏了,坐在石头上一句话不说。当时司机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开了,让我们走路,我们和司机聊了半天他才同意继续开车,现在想想真的很后怕。”
可大自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努力就为其开辟捷径,要知道野生的紫檀多生长在土地贫瘠的山地,空心率非常高,甚至在行业内有着“十檀九空”的说法。虽然只有实心紫檀木才能打造宽大完整的桌面以及屏风之类大件紫檀作品,但无论实心也好,空心也罢,紫檀的数量
在这崎岖的一路上都很有限.
陈丽华夫妻二人几年间不间断查访紫檀的生长环境和木质属性,以及大量采集紫檀原料。但因其出材率极低,可用于制作紫檀家具的原木就更为稀少了,成本巨大且好料千金难觅,因此,要建一座紫檀博物馆,谈何容易。为此,夫妻二人为了这份理想,不知费尽了多少心力。
世界上唯一以紫檀为主题的博物馆
就这样时光飞逝来到1999年国庆前夕,陈丽华和迟重瑞的二人铺垫工作慢慢接近尾声,陈丽华做了个重大决定,以个人财产投2亿元巨资,在北京北四环边上建造了世界上唯一一座紫檀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并邀请丈夫迟重瑞出任副馆长。
德高望重的演员迟重瑞,虽已离开人们的视线已久,但在艺术的造诣上从未停歇,从博物馆设计图纸的审定,馆内藏品的分类原则,到藏品的收购,檀木原料的采购等等,他都是亲自上任把关。
这个首家国字头私人紫檀博物馆,以故宫藏品家具器物为标,集聚数百工匠,数年如一,秉承“一凿、二刻、七打磨”,完全手工,完全卯榫组法,制成逾千精品,使古老故宫遗产得复活,令中国传统手艺发挥极致,被顶级文物专家称为“不云绝后,却是空前”之大作。
馆内不仅陈列有陈丽华收藏的百余件明清紫檀绝品和千余件精品,更有经陈丽华与匠人匠心重铸再现的“活文物”,比如说传世紫檀工艺制作绝技的现场演示。这座耗费巨资、几乎买空了东南亚名贵的紫檀木、延请名匠、苦心孤诣打造的紫檀天地,只是为了儿时那份执念。
博物馆内珍藏的紫檀家具种类之多、用料之巨,令人侧目。仅插屏就有十来件。比如,“雍正抚琴图”插屏、“老翁指路图”插屏、“天都溪流图”插屏、“松鹤延年图”插屏等多种类别。此外,还有“溪山行旅图”挂屏、月洞门架子床、风戏牡丹架子床、紫檀雕云龙纹漆面长桌、紫檀雕八仙人物方桌、紫檀嵌黄杨木琴桌、紫檀嵌瘿木梅花式圆桌、紫檀雕回纹方几、紫檀雕蝠寿纹扶手椅、等上百件令人叹为观止的紫檀家具。
当你站在展厅内,置身于这让人心安的紫檀香味中,家具两个字作为承载它们的两个汉字已显得太过羸弱,一件件古色古香的木质器物,仿佛都被匠人们灌注了一种精气神,这是一种古老的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它不争不抢,不出头也不屈膝,就这样铮铮地凝着一口气。
为了更好的弘扬紫檀文化,紫檀博物馆甚至还拥有自己的抖音账号和喜马拉雅广播账号,陈丽华夫妻二人虽已迈入迟暮之年,但因对紫檀的喜爱,让他们一直始终与紫檀一样,岁月能带走只是一些很微不足道的东西。
经一众紫檀爱好者们多年的努力,“紫檀宫”里终于摆满了她这么多年和员工用汗水铸就的作品,陈丽华也完成了当初对紫檀的约定。拥有着逾千紫檀精品商人出身的她,却从不出卖其中任何一件。海内外无数社会名流、商贾巨子多次提出要高价购买馆里的名贵展品,但都被陈丽华回绝,为此得罪了不少商界友人。
陈丽华有她的想法:“既然我有能力恢复紫檀国粹,就要传承下去。紫檀雕艺相当讲究,做一件成品需要耗时一到数年,其中工艺乃现代科技无法替代,紫檀艺术品卖一件,少一件,我怎么舍得?”
到2018年,陈丽华已是78岁高龄,但她依然选择和数百位工匠,把16座紫檀及阴沉木制老北京城门,以1∶10的比例全部制作完成。就这样没用一根钉子,仅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把大小不过寸许的上千万块零部件,全部严丝合缝对接。
木雕,是最能诠释出沉默的艺术的载体之一,不管这份对紫檀的执念,是源于她当年挖出10年前家具却崭新如一的惊讶,还是对时不时就闪现在脑海无法压抑的,那些曾经坐在椅凳上老人的思念,这个答案都已不再重要,所有能记录时光的物品,都值得我们去好好善待。
那些令人无处安放的思绪,就让它栖居于好闻的紫檀木上吧,你说呢。
评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