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这样写道。
这句话放到现在同样契合,社会环境急功近利,机遇无处不在,丁点才华都能被放大数十倍营销贩卖。互联网上信息爆炸,从冯小刚的海外豪宅到95后女总裁身家过亿,传递的皆是“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拓物”(已入驻第二自然商城)的创始人孔万强也是95后创业大军中的一员,在当员工之前先当了老板。
孔万强说是画画改变了他的人生。
学生时代的他,成绩不太好,从小就不被老师和家长看好,永远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这样的状况让小孩儿有些自卑,愈发沉默寡言。
第一次被人注意到是初中因为画画获得了县级一等奖,从此也算是在班级里有些存在感,包揽了学生生涯所有的板报。可惜成绩差这个事实还是很难被掩盖,中考侥幸进了普高,又是三年平凡的高中生活。
一个偶然的契机,让孔万强接触到了设计。逐渐了解的过程当中,他发现自己热爱设计,并且能够做好设计,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以前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的。
“那个时候就在想,幸好我小时候学了画画。才能上手那么快。”
想要证明自己的少年做了决定,努力学习,钻研设计,考上设计类院校,如愿在大学学习平面设计专业,开启真正的逆袭之旅。
大学在校期间,专业年年第一;出任了学校的艺设系主席,带领学院成功拿下最优秀学生分会的殊荣;期间还在杭州实验外国语学院担任高三的美术高考指导老师。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让孔万强信心倍增,毕业设计的时候不顾别人的反对,跨专业做了一款灯具。
这款灯具就是如今“拓物”的雏形。
灯具的外表采用了亚克力和原木的材质,结构上选用了中国古代的榫卯结构。这也导致了这款灯在制作过程中对数据的要求非常严格。在设计的初期,所有的想法被一次次推翻,所有的数据一遍又一遍地试验。关在学校实验室数个星期,可能也得不到一丁点进展。
不过孔万强没有放弃,他深知传统的榫卯结构有多精妙,而它的美丽也来源于这种精妙。加上和现代的新型材料亚克力的结合,一定能够散发出温润独特的光华。
数百次的试验之后,这款灯具终于出炉,遭到了产品设计行业和业内多位设计大咖的强势围观,前后入围了德国IF设计大奖、DIA中国制造设计大奖、深圳全球设计大奖等设计领域的知名奖项。
甚至有公司在毕设展览就抛出了50w的橄榄枝购买这款灯具的专利,不过孔万强拒绝了。
“其实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毕竟也不是啥小钱对吧。不过我当时的想法是,他既然愿意出那么多钱,那么证明我设计的这个产品是有价值,而且它的价值一定是超过公司愿意支付的金额的。”
在这个想法的驱使下,孔万强在毕业之后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这一年的创业之路虽然艰辛,但是我收获了很多的东西。比如说跟人的沟通交流,自我营销,包括管理公司什么的,都是我以前不擅长的事。”
我问他这样会不会觉得很亏,不能专心做设计了?
“并不啊,做所有的其他事都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我的设计嘛。”
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怎么能够突然逆袭。我想那更多的是自我探寻的一个答案吧。
默默无闻的时候被周遭否定,连带着自己也丧失信心。但在这个过程中,孔万强选择的不是敷衍度日,而是一直在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与世界相容的方式,去思考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自己想要什么,要承担什么。
于是经年累月,在机会出现的时候,他抓住了,并且抓得很紧。他的自信一部分来源于外界的认可,核心的那一部分来源于他对自己的笃定。
而剖开这些标签和外壳,他也不过是一个刚刚毕业一年的职场新人。介于少年和青年之间,他说起自己的成就也会有些小骄傲,讲起工作室的现状却是头头是道,“我现在经常找工作室的人谈心,照顾好他们的情绪,这样工作效率也能高很多,”类似这样的语句不断地从他的嘴里冒出来,言语之间可以明显感受到,他是把工作室当成了家,把员工们都当成了伙伴。
这是在一个95年的男孩身上很难见到的稳重和周全。在大部分同龄人还在朝九晚五,固守成规的时候,他已经选择好了自己的一条路。
而他设计的灯具系列也在不断地创新,先是跟各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合作,创作了城市系列的灯具,包括北京的“大裤衩”,湖州的“马桶盖”等等。
去年还受邀给母校120周年校庆设计了一款灯具,被收藏在浙江理工大学。
跟现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不同,孔万强想要的,从一开始就是自我的认同感。从被选择到自我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为之努力。这就是他的宝藏。
(孔万强 摄影)
就像最近某鹅出品的纪录片《我的时代和我》一样,在时代中找到“我”,不迎合,不盲从,不论是怎样的时代,都是“我的时代”。
评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