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奶茶刘若英亲自执导了一部电影——《后来的我们》,
电影中最让人感同身受的台词莫过于
“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
却再也没有了我们。”
是啊,当年背起行囊踏上远方的火车,
穷困潦倒,没有爱情,没有金钱,没有朋友,
没有房子,没有车子....
每天吃着廉价的苍蝇馆子,坐着两块钱的公交,
但却遇到了最纯真的爱情。
时光教会我们成熟,
但我们终究还是幼稚了好多年,
伤害了最爱我们的人,
后来我们就走散了!
有些人遇到了可以将就的爱情,
有些人依然孑然一身,
守着“宁缺毋滥”四个字迟迟等候......
我记起张爱玲说过的话:
“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
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
“如果当时你没走,
后来的我们会不会不一样?”
如果我是电影中的小晓,我会对见清说:“
如果当时你还选择留在我身边,
我想和你过从前车马很慢,
一封信承载所有爱的生活,
一屋一桌一火炉,
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爱情,
能给你的只有陪伴!
在我们的新家里,设计成属于我们的风格。
屋子里摆放各种精致复古的家居用品,
从此过上品质的生活。”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从一而终的恋情,
布置一个温馨的小家,
这是许多恋人计划中必不可少的,
有了温馨的家,才有爱!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设计师
他是来自澳大利亚的 家居设计师 George Harper
一开始,George Harper喜欢设计公司里各种不同的争议,
他也甘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当一个小助理。
但他从未想过自己要在办公室度过一生,
后来他去了Box Hill Institute去实现
自己成为家具设计师和制造商的梦想。
简易、自然复古、实用性
是乔治最看中的理念,
我们看这些作品,一目了然。
经过这件事,我们发现一个人只要有天赋和干劲,
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小时候的他喜欢绘画,尤其对室内设计很感兴趣;
他甚至在业余时间自己制作了一张桌子。
当他完全学会了家具设计,
他开始认真考虑家具设计可以作为一个可行的职业。
2006年,乔治对课程的设置印象很深刻,
开始在Box Hill学院攻读两年制的学位,
课程在实践和理论层面非常符合他的期望。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专业的学习,
为他经后的创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乔治在他第二年的学习中建立了潮汐设计工作室,
并将手工艺品与1950年代的美学灵感相融合,
从一开始,他就被进口木材所吸引,
尤其是北美品种,如樱桃、橡树和核桃,
这些木材来源于可持续的、管理良好的森林。
2007年,他获得了Box Hill Institute年度最佳家具奖,
并开始在《时代》、《先驱报》、《Insite》杂志、
甚至是享有盛誉的《Vogue Living》杂志中占据显著位置,
他的作品可以与雅各布森、克莱恩和摩尔的伟大设计相媲美,
因为乔治的这些作品都是在不需要任何装饰的情况下也会显得精致实用。
对于George Harper的设计来说,
他接受采访时提到:
“每个人都知道日本和澳大利亚之间的紧密联系,
所以我一直密切关注澳大利亚的设计以及
这个国家的设计师们一直都在创作出什么样的设计作品。
澳大利亚文化和日本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恰恰是很有趣的,
但我能想到的这些设计品唯一的联系就是“自然”这个元素。”
看到这些作品,我们好像步入了大自然中,
那份闲暇、惬意油然而生。
日本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与大自然都有亲密的联系,
于是乔治把它作为灵感的主要来源,
后来乔治在墨尔本建立了TIDE家具工作室,
“我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个适合我创作的平台。”乔治说。
专门生产手工家具的TIDE设计品牌的理念是
制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
不是制造一批用完即丢的廉价物品。
对于他们工作室的理念,
小编是非常欣赏的,俗话说的好,
宁可买一件耐用的高档品,
也绝不要买一百件不实用的廉价品。
看到这么多引人入胜的作品,
想必大家都想知道这些创作来自何方?
没错,照片中的作品都是来自TIDE设计品牌。
TIDE设计品牌2007年由George Harper创立,
当George Harper决定离开“朝九晚五”的办公室之后,
他开始学习家具设计,
他通常在周末和晚上,来到一个小棚里
创作各种手工制作木制品。
随着后续发展,
TIDE很快在维多利亚开设了一个工作室和陈列室,
在那里他雇佣了其他家具制造商,
并与他们合作,以“简易和实用性”为灵感制作设计作品。
谈到上面与日本设计的联系,
这些设计品的一些名字来自日本语言
并启发了 George Harper。
虽然这些作品看起来是简约风格,
但这些设计都包含了设计师们独特的手工风格。
每一件作品都是设计师们的心血。
对于对以后的规划,
乔治打算在这些基础上再接再厉,
后面在墨尔本市中心建立一个潮差陈列室。
还真是好期待呢!
希望有幸可以去现场看乔治的陈列室。
评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