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说起世博会,
大家总是会对各种各样的新潮建筑津津乐道,
这些超脱世俗的另类建筑总是能让人耳目一新。
不过,就算是奇葩中也总是有一些出类拔萃的更奇葩的。
小编说的就是太阳塔,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
管你们其他建筑精致也好,
端庄也罢,浪漫也好,梦幻也罢,
“我“就是这么怪,”“我”就是不一样的烟火。
太阳塔就这样顶着个白色尖塔,一脸郁闷的望着你。
其实小编觉得太阳塔还是挺有艺术感的,
跟樱花搭一起还有点日式星巴克的感觉!
太阳塔上有三只明显的面具,
顶部有一个金色的,中央有两个,一个白色,一个黑色的;
还有一张我们看不见的在底部。
这四张面具都有着霸气的名字,
顶端的金色面具叫做“黄金之面“象征着未来;
中间的两张面具共同代表着现在,
白的那张叫做”太阳之脸“,
黑的那张叫做”暗黑之星“;
底部的那张面对地下,向着”逝去的世界“代表着过去。
远远望去,
你或许会因为它们漠然或恼怒的表情觉得不适甚至惶恐,
细细地观察过后,
你不再不安反而觉得肃穆,神圣。
在塔外的三张面具中,
顶部的“黄金之面“是最轻快的,
它有着炯炯的双目,微张的尖喙,
远远望去它就是这座塔的头,
两侧牛角状的尖角则是巨塔的双翅,
此时,黄金之面是威严的。
不过,走近它后会发现它那微张的喙好像在微笑。
而夜幕降临后,
它炯炯的双目会发出两束光,
这光直射前方,
就像划开夜空的匕首,
此时的黄金之面不仅仅是威严,而是庄重。
仿佛它劈开的黑暗就是我们人类前行中的险阻一般。
中央的两张面具象征着现在,
故一黑一白,一阴一阳,
一漠然着,一愤怒着;
漠然的在俯瞰众生,藐视着一切,
愤怒的在怒其不争,斥责着人类。
故而,黑色的看似平和实则残酷,
不闻不问,不管不顾;
白色的看似凶狠实则慈悲,
不忍不闻,不忍不问,故不能不怒。
这两张面具代表着现在,
象征着神祗,
它们复杂且矛盾,
而矛盾中碰撞着,
正是这复杂的矛盾的无法言语的“现在”。
设计师冈本太郎从日本石器后期的陶器中得到灵感,
这些绳纹时期的土偶或古纹时代的埴轮的表情远没有这么复杂和难以名状,
冈本太郎赋予面具了额外的“生命力“,
让它们有了不一样的象征意义。
这座太阳塔自1970年大阪世博会闭幕后,
它的内部几乎一直都是封闭着的,
今年3月19日,
太阳塔内部经过一系列修复完善后又重新向公众开放。
人们终于有机会去近距离地欣赏其中奥秘。
塔的内部一改外部的简单原始,
变得瑰丽无比;
不再是象征着神祗与时间的神圣面具,
而是盘旋着的生命之树和树上的292种生物体,
以及被科技赋予了生命活力的40余种模型。
这些栩栩如生的模型
默默展示着生物进化的里程。
顶部灯光制造出的七色太阳光芒,
塑造出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氛,
又似是人类的智慧创造之火从远古燃烧至今,
照亮未来,直至永恒。
虽然太阳塔是大阪世博会的116座展馆中单独留下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在1980年还建成了以太阳塔为中心的万博纪念公园;
今天它甚至成为了日本人心中一个时代的标志。
不过,在它建立之初,
因为它的外形与内部构造和世博会“进步与协调“的主题相差甚远,
而被一些论者成为“反世博的巨塔”。
这座塔刚开始的名声大概也和它的设计师冈本太郎的名声一样臭。
冈本太郎当时因为他超前的现代主义风格,
“艺术就是爆炸“等理论被视为日本艺术家中的异类,
这座塔也刚好是异类。
幸运的是,
在时间的遴选下,
一些喧嚣浮沉早已没了踪影,
塔和塔的“主人“却被历史铭记 。
评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