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丝镶嵌,又名细金工艺,是一门即将失传的手工艺,古代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装饰制作。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金银错工艺。到了明朝时期,随着编织,堆垒技巧的应用,逐渐达到鼎盛,常用的点翠工艺,可以达到金碧辉煌的效果。目前,花丝镶嵌仅存于北京,成都两地,北京的工艺较为齐全,集中反应了中国宫廷特色。
花丝镶嵌也可以说是一门传统的宫廷艺术,其工艺复杂而繁琐。因为其在古代大都用于宫廷贵族,王室等。它的造型优美,品种繁多,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一件精美的花丝镶嵌工艺品的制作工序复杂,需要多种工艺的结合才能完成。首先要制作胎型,施以花丝、锼、錾等工艺,再经过焊接技术制成半成品,最后经过酸洗,烧蓝(此时上釉),镀金(亦或者镀银),压亮,镶嵌宝石等工艺完成。
花丝镶嵌的基础是花丝,而花丝的制作过程又是非常之精细。首先需要将金或银在压条机上反复压制,直到压成需要的方条状,然后才能开始拉丝。传统的拉丝方法是手工拉丝(也叫拔丝),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专门的拉丝工具,拉丝板。
拉丝板的表面由粗到细排列着四五十个眼孔,这些眼孔一般由合金和钻石制成,最细的眼孔细过发丝。在拉丝的过程中,必须由大到小依次穿过每个眼孔,不能跳过,有时需要经过十几次拉丝才能得到想要的细丝。刚开始,拉制的金银丝表面粗糙,不易拉过眼孔,经过几次拉制后金银丝变得光滑,此时便比较省力。
花丝镶嵌融合了两种不同的手工艺,分别为花丝和镶嵌的。花丝是以金,银或者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编织等传统工艺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镶嵌则是以挫,捶,打以及挤等技巧,将金属片做成托或者瓜子型的凹槽,再镶以珍珠或宝石。
传统的花丝镶嵌的器物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 实用品,行话称“件活”,即生活中可用物品,包括首饰,器皿等。
二 陈设品,行话称“摆件”,即装饰品,大致可分为炉薰,动物,建筑物和人物四大类。
2008年,花丝镶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昭仪珠宝公司于2010年与花丝镶嵌的国家级传承人白静宜合作在北京宋庄小堡村艺术东区建立了国家花丝镶嵌技艺传承基地。
评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