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去年巴塞尔迈阿密艺术博览会上展出的透明雕塑吗?很多人,在看到雕塑的第一眼就被深深吸引,无法忘却那一双双噙满泪水的大眼睛和欲止还休的面孔,但更令你想不到的是这些精美的设计品竟是由普通不过的PVC塑料制成。今天Arrested Motion(AM)有幸采访作品的设计师Jun Young Yu本人,下面请随我们一起走入她的雕塑世界。
少年维特的烦恼,越长大,越孤单。笑,可能不是开心;哭,也不一定悲伤。在复杂微妙的情绪表达中,真亦假,假亦真,越来越多的重复单调的冰冷面孔,取代了因时因地的矫揉造作。现代生活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使每一个人都能对你的生活方式指手画脚,不留痕迹地将他们的价值观强加在你身上。当社会期望值和个人关注感受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矛盾激发,焦虑倍增。这时,如果是你,该怎么办呢?
而如今主流社会里出现了这样一小众人,他们只愿做不被打扰的隐形人,不说趋炎附势的话,不为合群而合群,宁可一个人在自己熟识的独处空间里静静地呆着,与所谓的“点头之交”敬而远之,也不愿莽撞的人闯入他们的世界。他们,也被主流媒体称为“外星人”或是“令人沮丧的一代”。
由韩国艺术家Jing Young Yu创作的以“Me&Myself”为主题的个人展览正是讲述了这样一群人的故事。所有的人物雕塑都长着一张面无表情的脸,让人不敢侵犯,就好像他们的脑门上写着“禁欲”两个字。即使双眼噙满泪水,,仍强忍克制,佯装冷酷。Yu说,“我只是想好好地说说关于这群人的故事,因为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你或者我,都很容易成为隐形人。”
本次的人物雕塑采用了设计作品中极少用到的塑料材质,Yu解释这是因为只有透明度高、可见度低、质地轻盈的塑料才能完美诠释“隐形人”这一概念。即使当时很多人建议我不要使用PVC作为主要材料,因为大众普遍把塑料当成是廉价的代名词,我仍毅然坚持。
尽管 Yu是土生土长的韩国人,但她的作品在韩国展出后却并不受欢迎,反倒是在英国、法国、日本和香港等地大获成功。对此,JYY自嘲说自己是不受韩国艺术界待见的那一类设计师。长久以来,韩国都是一个同一性强、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国家,拘谨的礼节、模式化的流程横跨在人际交往上,直到现在随着西方个人主义的渗透这种老旧的社交心态才慢慢开始瓦解。
Yu,作为韩国艺术界的新起之秀,以独树一帜的风格、犀利前卫的视角、极富同理心的观察,一语道破现实生活的“虚拟感”,引发了广泛共鸣。多少人在迎合社会期望和寻求自我发声的艰难道路上疲惫不堪,甚至心力交瘁。抑郁的情绪难以排解,潜藏的焦虑又不断堆积,慢慢地,为了不再无谓地消耗自身的能量,人们把自己和外界隔离、隐藏,成为了群居生活中的“隐形人”。
欣赏过震撼人心的精彩作品后,听听设计师Jing Young Yu是如何阐述她的设计理念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
AM:能跟我们讲讲你的作品,以及你想通过它们向观赏者传递什么思想呢?
Jin Young Yu(JYY):我的作品主题就是隐形人,我想要讲述的就是关于这个群体的故事。
“我完全不认识他们,他们却声称和我共事已经一年多再了解我不过了;但我只想说,那个人,于我而言,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隐形人,对于不相熟的周边人,总是有这样的疑惑。
如果你只是简单地把他们定义为“不合群的人”或是“令人诅丧的一代”,那就太妄下决断了。其实,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都很容易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他们,是这样一个族群,不喜与人共处,也不强迫自己一定要适应社会,他们喜欢远离众人,藏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或许被人忽视或是视为隐形人,对他们来说,才是最舒适的状态。
而我的工作就是创作出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冷酷表情的背后是强忍泪水的双眼,想哭却不能哭,哪怕是直直地看着你,也让你摸不透那双眼睛到底隐藏了怎样的故事,是彷徨、渴望还是快乐?从这少言寡语的脸上,看不出内心荡起的半丝涟漪;但满腹怀疑和谨小慎微的微妙神情,已拒人于千里之外了。
AM:你之前有在艺术学院经过专业的学习吗?因为你的作品实在是手法精湛、完美无瑕。
JYY:如果你看我的博客,就会发现我的早期作品在手法上还是很欠缺。人物主体的相接处总是容易产生褶皱,面部在最后的润色阶段细节处理不到位。后面经过几年的磨练,现在手法才愈发成熟,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
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学设计专业,但现在做的这份工作和当时所学几乎没有任何相同之处。采用PVC作为人物主体设计的材料也是我自己的想法,而且当时我知道的人里,没有人使用这些材料进行产品设计。同样,面部选用的也是一般雕塑家不用的材质。所以可以这么说,我大多数的前期作品都是在试验下完成的,而且需要经过不少于三到四年时间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检测后才投入市场。
AM:每个看过你作品的人都很好奇你是怎么制作它们的,这里可以稍微透露一点点吗?
JYY:要创作出隐形人,首先就是找到完全透明的材料。普通玻璃或是透明玻璃,其实并不是完全透明的。怎么看出来呢?比如,你把一束纸花放在一个透明的饮水杯后面,但从前面看这朵花中被杯身挡住的地方发生了明显的错位。为了完美诠释现代人生活在现实世界的虚拟感,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来寻找最合适的制作材料。最后我选择了PVC作为人物主体部分的创作用料,之后又经过不断的试验和尝试才把三维技术融入其中。
制作过程大概如下:
先用黏土捏成人形,再用石膏制模。模型定型后加入PVC。在将PVC熔入石膏模型的过程中不断加热,直至PVC的形状和石膏完全贴合才停止,这个过程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AM:大家都很喜欢你的雕塑作品,但还是想问问你,有没有从事别的领域呢?比如绘画或是油画?或者有没有计划制作一些规模较大或是尺寸偏小的作品?
JYY:目前只做雕塑。其实我对油画很有兴趣,但我觉得还需要时间。而且我觉得将油画作为背景融入到现在雕塑的创作当中合二为一,相较发展油画为第二事业,是个更佳的选择。
一直以来我的作品,无论是成人雕塑,还是儿童雕塑,都是1:1 的比例。有想过创作尺寸更大或是偏小的作品,但短期内不会实现,因为我觉得就1:1比例的雕塑、自己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深入创作,深化表达方式。
AM:很多人评论说真的是太爱你创作的小狗雕塑了。像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有考虑过大规模生产,投放市场吗?一些艺术家,对于将他们的作品大规模生产是坚决反对的。你的看法呢?
JYY:的确有不少人很喜爱小狗雕塑,甚至它们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了作品中的“隐形人”这一人物主角。不过这也不足为奇,因为相对透明的人物雕像,狗狗的形象是更为突出和引人注意的。不能忘记的是,动物只是作为参照物衬托人,渲染故事氛围,如果脱离了作品中的语境,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作为整个作品中的一部分,无法分割,更不能脱离,所有我没有分开售卖的打算。
AM:我们注意到很多雕塑作品是以家庭团体的形式展出的。家庭对你来说是不是意义重大?对于这样一个安排有什么原因吗?
JYY:其实,以家庭形式作为作品展出的媒介,就是我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早期,我的作品都是一个个以独立的形式展出的,并不是以家庭为单位。我们把作品摆在展览馆的角落、过道或是黑暗处不明显的地方,将它们隐藏起来,这样参观者一开始可能会以为这里是空的,再回头一看才发现原来这里、那里都有雕塑品,在给人惊喜之余强烈的震慑感围绕其中。
直到后来我才把一个个独特的个体整合成家庭。看似家庭的组合模式,但却不是“一家人”。每一个人都不愿和别人呆在一块,却又被迫盛装出席、齐聚一堂,列队欢迎宾客。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最能反映当时每一个人的心境了吧。除此外,我还借用了一些道具,比如小女孩旁边的微笑玩偶、人脸发夹等来隐藏起真实情感。
AM:创作的灵感源于何处?有你很欣赏的艺术家吗?
JYY:我的作品就是我个人性格的折射。我不太出门,一般都呆在家里,即使出去,也是个安安静静的人。如果被邀请去参加聚会,我通常会在一个安静的小角落里坐着,等着回家。嘘寒问暖的客套话和口不对心的交流,会让我非常不舒服。后面我发现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所以他们能很好地理解我的作品。
AM:你觉得大学里的艺术专业学习对成为一名艺术家重要吗?在韩国的艺术专业一般都学些什么?
JYY:我大学和本科的专业都是雕塑,在六年的学习生涯里,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能从事什么工作。为了获取硕士文凭,每个学生都需要举办个人展。但即使到了那个时候,我创作的作品和现在从事的工作也没有丝毫的关系。只有后面毕了业了我才渐渐投入到这份工作。
我认为大学教育其实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最重要还是看自己。有些人一入校就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向目标迈进;但也有一些人,等到毕业了才慢慢找寻到方向,我也是这样。
大学的专业学习对每个人的意义是因人而异的,对我而言是好坏参半吧。我不确定自己从中获取了多大的收获,但也很难弃之不顾。学校里学到的大多数是关于技法,而非创新。这一点在很多韩国艺术学校都是一样的。雕塑专业的学生在入学第一年到第三年中期的这段时间学习各种制作原料,比如木材、金属、石头、赤桃等,到了后面就开始自己独立创作。有些毕业后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有些选择出国留学。
AM:我在博客上看到了你的工作室。你是在家办公吗?现在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韩国很多年轻人毕业后甚至是结了婚还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那你现在有独立工作室吗?看到你把如此狭小的一块空间弄得这么可爱、温馨和舒适,我真的是太佩服你了!
JYY:是的,我现在和我的家人生活在一起,之前房间里还有一张桌子和床,现在我把它们都搬出来了。毕业后我不知道从事什么工作,所以只能呆在家里。为了赚钱支付工作室的开销,我所有的朋友都开始寻找兼职,但我只想专心地做雕塑,不愿意为了钱而工作,就这样我开始在家创作。就这样我在自己的房间里工作了六年,现在我搬到了韩国国家艺术工作室。我也知道艺术创作离不开金钱和空间,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想干就干的决心和行动力。
AM:如今多数韩国艺术家的工作现状如何?个人来说,我觉得他们都把重心放在了韩国主流文化上,对于那些处于边缘的群体,很难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之内。我想了解了解你的看法。
JYY:我一个人不能代表所有的韩国艺术家,所以只是说说我的看法。我的作品不太受艺术馆的欢迎,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我的作品发现不了商业价值。而我的作品最早是在国外展出的,也是外国美术馆最先联系我。
我听别人说,我的作品之所以在韩国不受欢迎,是因为雕塑中展现的悲伤哭泣的脸以及采用的PVC塑料材质。也有人跟我说,像这类黑暗面的作品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有人关注。除此外,很多人认为作品中采用的PVC材料,让他们联想起塑料饮料瓶的廉价感。
但从最初创作起,我就没有考虑过我的作品能够赢取多大的商业利润。即使它们在韩国并不受欢迎,这也并不影响我的创作热情。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我能一直持续创作的原因,因为我热爱我现在从事的工作,脑中的强大信念无法被摧垮。
评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