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292
甲胄,是日本传统的防护工具。甲,是指保护身体的盔甲。胄,是指头盔。“甲”也为“铠”,“胄”和“兜”在日语的里的发音相同(都读作kabuto),一般来说,中世纪以前的为“胄”,中世纪以后的为“兜”。根据时代来划分类型的话,上古甲胄:短甲、挂甲、绵甲胄;中世甲胄:大铠、胴丸、胴丸铠、腹当、腹卷;近世甲胄:当世具足。在日本的甲胄体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要算是“大铠”、“卷腹”、“胴丸”、“当世具足”这几种类型的铠甲了。
大铠及其各部位名称
以制作甲胄为生的匠人,有专门的职业称呼——“甲胄师·铠师”。一个合格的甲胄师至少需要掌握炼铁、皮革、漆艺、金属工艺、编织五项工艺技能,才能完成一套甲胄的制作。并且,甲胄师必须要有超乎常人的毅力和耐心,因为制作一套甲胄要耗费数年时间。现在日本的甲胄师可谓是“屈指可数”,在整个关西地区,佐藤诚孝可以说是唯一的一位甲胄师了。
佐藤诚孝认为,甲胄不像其他的传统艺术品那样必须要营造出一种古风,而是要还原其本来面目。从这一层面上来说,甲胄既是科学性的,也是文学性的。作为一个甲胄师,首先,要怀有一种“保护生命”的责任感,换句话说就是要有“防护用具”的设计理念。他必须不断地去思考当时的战争状况,不断地打样直到制作出合理的甲胄;其次,要有浴血奋战的觉悟。防御武器毕竟是“性命攸关”的重要工具,其制作的严谨程度不言而喻;最后,要沉下心来钻研技术。一般来说,匠人们在熟练一门技术后便可做出许多类似品,但这一点上制作甲胄和普通的艺术品不可同日而语。
正在制作模型的佐藤诚孝
遗憾的是,现在的日本已经没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甲胄师了。人们在时代祭和节日活动时看到的甲胄,几乎都是商社制作的复制品,为了能长时间穿在身上选用了很轻的材质(就算是复制品,如果使用金属材质,也是相当重的)。只有在博物馆、以及神社和寺庙的藏宝阁里才能看到真正的甲胄。现代甲胄师的工作大多是为这些收藏所修复甲胄和制作新的甲胄,一般面向海外富裕阶层开展市场销售。一套甲胄价值数千万,生产周期大约为3~6年。
正在查阅资料的佐藤诚孝
佐藤曾受个人收藏家的委托,修复其藏品中国甲胄,他推断其为明朝时期云南省彝族的甲胄。因为中国历代政权更迭时,新势力总是会无所不用其极来消除旧势力,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像武器这种敏感物品早就全部被处理干净了。因此,这套甲胄极其珍贵,这让佐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甲胄躯干是用非常厚实的牛皮做的(可能是水牛),草摺也由一条一条的牛皮革组合制成,只有最下面涂的是红漆,其余部分是黑漆。也许是受到云南地域因素的影响,其尺寸和现代的小孩差不多大小。草摺没有开衩,可以认为该甲胄用于徒步战。由于可以找到的史料非常少,佐藤也不能100%肯定自己的判断准确无误。
高中毕业后的佐藤一心想当上漫画家,在通往漫画家的漫长道路上经历过各种挫折后,一次,佐藤和当时正在交往的女生一起游览东京国立博物馆,看到了昭和2年(1927年)小野田光彦的甲胄作品“国宝 御嶽神社 赤糸威鎧”,他感触到:“这种可以流芳百世的工作真好,我也想在历史长河里留下自己的名字。”
(国宝)小樱威大铠模型
佐藤在25岁的时候正式进入甲胄的世界,当时他住在四叠半大(7.29平方米)每月3万日元没有空调的公寓里。实物比较大的甲胄制作起来非常困难,但即使做成1/2尺寸也没有简单多少,佐藤常常在经历十几次失败之后才能拿出自己满意的成果。另外,甲胄师一旦过于纠结某一处,甲胄整体就会失衡,因此佐藤在制作过程经常一会儿离得很近处理细节,一会儿又拉开距离观察整体效果。如果有人问他“制作甲胄最难的部分是什么?”,他会回答:“全部。”
部分作品模型
现在,年仅40岁的佐藤,不仅当上了甲胄师,还于2005年开设了自己的“铠甲胄制作所”,2012年参与监制创办了《周刊 战国甲胄的制作》,并陆续发表了多篇关于研究甲胄实用性的论文。他将终其一生从事这份有意义的工作,并作为日本为数不多的甲胄师之一,把这份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反观中国,明清以后甲胄制作这个行当就完全消失了,以及政权迭代造成的文化断代使某些文化在日本留存了下来,这些都需要国人反思。
受欢迎的商品
分享到